半亩方塘一境开,烟波深处起楼台。
突兀元天刚尺五,洪崖青嶂相萦回。
桃李春风二三月,鸟语花香长不歇。
云起翻疑蓬莱宫,月明不减银蟾窟。
主人得暇即登临,童冠相随歌且吟。
凭栏远望岸轻帻,对友焚香弹素琴。
有酒时斟三五斗,气和耳热自击缶。
此身白日到羲皇,纷纷万代我何有。
别来倏忽度三秋,池荷窗草空悠悠。
独上楼头发长啸,无边春色一腔收。

【注释】

①半亩方塘:指小池。

②“烟波”句:形容楼台在烟波浩渺之中,时隐时现,犹如仙境。

③突兀:高耸。元天:天空。刚尺五:即一尺五寸,指楼台高峻。

④洪崖:神话中的仙女名。青嶂:青色的山峰。相萦回:互相盘绕回环。

⑤桃李:桃和李树,泛指春天的树木。春风二三月:二、三月间,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李花开放的时候。

⑥鸟语花香:形容景色美好宜人,使人陶醉。长不歇:一直持续不断。

⑦云起:云涌。翻疑:怀疑。蓬莱宫: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在今山东烟台市附近。蓬莱阁是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

⑧月明:月光皎洁。银蟾窟(qu 同“缺”):月亮明亮如银盘。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银蟾”。

⑨主人:主人指作者自己。得暇:有空的时候。登临:登高而游。

⑩童冠:儿童和成年人,泛指年轻人。歌且吟:一边唱歌一边吟诗。

⑪凭栏远望:站在栏杆上远望。岸轻帻(zé 古时一种头巾):岸边头上戴着轻便的头巾,即戴帽。

⑫对友:对着友人。焚香,点着香,以示敬神或祭祀。弹素琴:弹奏白色的琴。

⑬有酒:有酒,指饮酒。斟三五斗:斟满三升左右的酒。三五斗,古代量器之一,约等于今天的三升左右。

⑭气和:气息调和,指喝得微醉,感到舒坦畅快。耳热:耳朵发热。自击缶(fǒu 铜制打击乐器):用手击打缶,表示高兴,有时也用“拊手”表示。

⑮此身:指自己的身躯。羲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以德治天下,被尊为圣人。此处借指作者自己。

⑯纷纷万代:无数世代。我何有:我有什么可有的,意即我没有什么可说的。

⑰倏忽:忽然之间,很快的意思。度:经过。三秋:三个季度,一年当中有三个季节。

⑱池荷:池塘里的荷花。窗草:窗户外的草木,这里指庭前院内的花草。空悠悠:空荡荡,寂寞无主的样子。

⑲发长啸:发出长长的啸声。长啸:大声长呼。收:指收拢,收回。

【赏析】

这是一首题作《收春楼》的小诗。它写于诗人任黄州刺史(今江西九江)期间,大约是在公元81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日里诗人登上收春楼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政治失意的不满情绪,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清丽,风格婉转,情致深微。

首联“半亩方塘一境开,烟波深处起楼台”,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图画,表现了诗人登楼观景的愉悦心情。

颔联“突兀元天刚尺五,洪崖青嶂相萦回”,运用夸张、拟人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诗人登上楼台所看到的壮美景观,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颈联“桃李春风二三月,鸟语花香长不歇。”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盎然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尾联“云起翻疑蓬莱宫,月明不减银蟾窟。”则是诗人想象中的仙境,表现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仕途失意、官场黑暗的深深忧虑和不满情绪。

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既展示了自然的美景,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人雅趣。堪称唐代咏春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