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凉翠滴梧桐,白发祠官侍内宫。
见说御前催草诏,水精帘映玉屏风。

【注释】:

凤池:皇帝所设的官署名,即翰林院。凉翠:凉秋时的梧桐叶。滴梧桐:形容秋雨落在梧桐上,像水滴在叶子上。“翠”是名词,“滴”是动词。

白发祠官:指王敏文,因他年事已高,故称“白发祠官”。侍内宫:侍奉皇宫。“侍”是动词,“内宫”是处所。

御前:皇帝面前。催草诏:起草诏书(皇上要下诏)。“催”是动词,“草诏”是动词加名词,意为起草诏书。

水精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常用以比喻贵重华丽的装饰物。

玉屏风:用玉石制成的屏障,常用以比喻高贵华贵的物品或境界。“玉”是名词,“屏风”是名词。

赏析:

王敏文,字元振,北宋人。宋徽宗时,曾为御史中丞,因直言进谏得罪于徽宗而贬官。宋徽宗宣和初,任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兼侍读,后罢免。这首诗是作者在燕京与王敏文相聚时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王敏文的敬仰之情。

【译文】:

秋风瑟瑟,凉意透骨,梧桐树叶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滴水。白发苍苍的祠官,正侍立在皇宫之内,为皇帝起草诏书。只见御前有宫女正在催促着草拟诏书,水晶帘映照着玉屏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王敏文被谪贬至燕京后,作者特地写了一首诗赠别。诗中通过写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首句“凤池凉翠滴梧桐”是说,秋风萧瑟,凉意浸骨,梧桐树上的树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好似一滴滴秋露。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落叶比作秋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烘托出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次句“白发祠官侍内宫”,是对友人的描写。诗人用了一个“白发”的词语来描绘王敏文的形象,突出了他的年迈和尊贵身份。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贡献和忠诚,以及他在官场上的孤独和寂寞。接着第三句“见说御前催草诏”是对皇帝的描写。皇帝为了处理政务,常常会派遣一些官员去起草诏书。这里的“催”字表明了皇帝对政务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对大臣们的不信任和猜疑。最后一句“水精帘映玉屏风”是对皇宫内部的描写。皇宫中的装饰十分华丽,其中水精帘和玉屏风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两句话通过对皇宫内部装饰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皇宫的富丽堂皇和神秘莫测的气氛。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