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尾垂光地应灵,山川合沓拱神京。
浮风一代兴王盛,眼见黄河两度清。
【注释】
箕、尾:二十八宿中箕星和尾星,这里指北斗七星。垂光:下垂的光华。地应:土地感应天象而显现的吉兆。山川:山河大地。合沓:接连不断。拱神京:环绕神灵居住的京城。浮风:即浮云。兴王盛:兴起帝王之兴盛。两度:两次。
【赏析】
《次韵王敏文待制燕京杂咏 其一》,此诗是王安礼借燕京景物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之情的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这首诗“意在颂美”,但具体颂美什么内容,则未明说。不过从诗题可知,此诗当为作者在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出使燕京时所作。诗人以燕京的山川胜景作为歌颂的对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箕尾垂光地应灵,山川合沓拱神京。”起首二句点明燕京的地理位置,指出这里是上天赐予国家的吉祥之地,也是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诗人认为燕京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发展农业和渔业,因此他希望朝廷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同时,他也寄予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浮风一代兴王盛,眼见黄河两度清。”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朝廷的期望。他认为朝廷应该选拔贤能之人来治理国家,这样才能让国家兴旺发达;同时他也期待着黄河能够再次变清,以此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两点期望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的态度。
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短小的七言绝句,但通过赞美燕京的美好景色和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对未来的信心。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正是中国古代文学所倡导的美德之一。
《次韵王敏文待制燕京杂咏 其一》这首诗通过对燕京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朝廷的期望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