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向中天迥,人惊秋暮悲。
玄霜初落后,客梦未归时。
缥缈三秋雁,萧条两鬓丝。
空馀旧箫管,愁对月明吹。
【注释】
- 感秋:感伤秋天的来临。
- 月向中天迥,人惊秋暮悲:月亮高悬于天际,令人感到深深的孤独和哀愁,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感叹秋天的到来。
- 玄霜初落后:玄霜,即寒露,是秋天的第一种霜,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凋零。
- 客梦未归时:客人在外地,夜晚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但醒来时却发现仍然身处异乡,无法归去。
- 缥缈三秋雁,萧条两鬓丝:秋天的天空中,大雁南飞,它们的身影在天空中显得缥缈而遥远,给人一种无尽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人们也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到自己的白发渐生,两鬓变得稀疏而萧瑟。
- 空馀旧箫管,愁对月明吹:虽然已经失去了过去的箫乐声,但仍在明亮的月光下吹奏着,这是一种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秋天感受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深深感慨和无尽思念。
首句“月向中天迥”,以明月高悬天际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这种氛围使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次句“人惊秋暮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深深感慨。他看到秋天的来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也想到了自己人生的变化,心中不禁生出悲凉之感。
第三句“玄霜初落后”,描绘了秋天的第一个霜降的景象。这里的“玄霜”指的是深秋时节的寒露,它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凋零。诗人用这个词语来渲染秋天的气氛,表达了他对生命消逝的无奈和惋惜。
第四句“客梦未归时”,描述了诗人在外乡的生活状态。他在异乡做客,夜深时分常常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但醒来时却发现仍然身处异乡。这种梦境与现实的差距,使得诗人更加感受到人生的孤独和无助。
第五句“缥缈三秋雁”,描绘了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象。这里的“缥缈”形容的是大雁飞翔在空中的轻盈和飘逸,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确定。他看着天空中的大雁,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第六句“萧条两鬓丝”,则直接描写了诗人自身的情况。他的两鬓已经变得稀疏而萧瑟,这是因为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这种描述既表达了他对年龄增长的无奈,又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最后一句“空馀旧箫管,愁对月明吹”,则是诗人面对孤独和无奈时的无奈之举。他用旧箫管吹奏出曾经熟悉的旋律,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回忆。然而,当他面对明亮的月光时,他的心情却变得更加沉重和忧郁。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孤独寂寞的感受和思考。它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诗歌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