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杨柳共西湾,曾唱菱歌带月还。
春色茫茫今莫问,满城烟雨过昆山。
【注释】
过:经过。西湾:昆山市西南的海湾。菱歌:采菱时唱的歌谣。莫:不要。烟雨:细雨和烟雾,形容景色迷朦。
【赏析】
此诗写春末游人踏青归来,在昆山城下所感受的景象。首句写春日游人在昆山之西湾游玩,正值桃花杨柳盛开之时;次句写游人们唱着歌声,乘着月色归去;三句写春光已逝,不必再去追寻,而满城已是烟雨蒙蒙;最后写游人已过昆山,回到城中。全诗意境幽美,情景逼真,语言流畅,是一首描写春暮游人的佳作。
桃花杨柳共西湾,曾唱菱歌带月还。
春色茫茫今莫问,满城烟雨过昆山。
【注释】
过:经过。西湾:昆山市西南的海湾。菱歌:采菱时唱的歌谣。莫:不要。烟雨:细雨和烟雾,形容景色迷朦。
【赏析】
此诗写春末游人踏青归来,在昆山城下所感受的景象。首句写春日游人在昆山之西湾游玩,正值桃花杨柳盛开之时;次句写游人们唱着歌声,乘着月色归去;三句写春光已逝,不必再去追寻,而满城已是烟雨蒙蒙;最后写游人已过昆山,回到城中。全诗意境幽美,情景逼真,语言流畅,是一首描写春暮游人的佳作。
诗名:泊下雉渎分乌字 ``` 泊下雉渎分乌字,野泊当娄水,苍茫接太湖。吴王曾射雉,越客但闻乌。此夜惟明月,千年空霸图。谁将一卮酒,相与酹江芜。 ``` 注释与赏析 1. 野泊当娄水 - 描述了诗人的船停靠在娄水旁,周围景象荒凉,水面平静。 - “苍茫”表达了水天相接时的辽阔和模糊感,“接太湖”则强调了地理上的连接。 2. 苍茫接太湖 - 通过“苍茫”和“接”
诗句释义 1 薄暮孤帆住:描述的是傍晚时分,孤舟停泊的情景。"薄暮"指的是天色将晚,"孤帆"则是指孤独的船只,"住"则表示停留。 2. 春波点雪轻:春天的波浪拍打着水面,就像雪花轻轻落在波纹上一样。这里的“春波”指的是春天的水面,"点雪"则是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轻"强调了雪花落下的轻柔。 3. 深溪风有竹:深谷中的溪流旁生长着竹子。"深溪"指的是很深的溪流,"风"描述了风吹动竹林的声音
【注释】 山行:在山林中行走。九月犹残暑,山行怯路长。 犹:还有;残暑,指残余的暑气;山行,指山中的行程。怯:害怕、畏惧。 日斜微送雨,云湿不生凉。 日斜,太阳西坠;微,轻微地;送,带来;雨,下雨;湿,潮湿;生凉,感到凉爽。 烟际林深黑,虹边天半黄。 烟际,指树林的上空;林深黑,指树林深处天色昏暗;虹边,指雨后彩虹的边缘;天半黄,指天空一半呈黄色。 客衣沾白苎,暮色岂高唐。 客衣,指穿着的衣服
夜归 故园风物好,似待野人归。 白屋闻乡语,青山识敝衣。 水深星影大,野旷月痕微。 昨日怜群雁,江天与共飞。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故园风物好” - 关键词: 故园、风物 - 解释: 诗人在夜晚归家时,感受到故乡的美好自然风光。这里的“风物”,指的是家乡的自然景色和环境。 - 赏析: 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回归时的愉悦心情。 第二句:“似待野人归” - 关键词:
【注释】 除夜:除夕。异乡人:在外地的人。 世事:世间的万事万物。复:再次,再度。 流年:指时间流逝。旧春,指去年春天。 皋鱼,即伍子胥。《左传》记载:吴国被越打败后,夫差要杀掉忠谏之臣伍子胥,伍子胥逃到山里,自刎而死。“岁岁”句,意思是说每年除夕之夜都如此,所以叫“岁岁”。满巾,泪水洒满了巾。 【赏析】 此诗为五言律诗,是作者旅居异地时所写,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哀愁
注释: 君向严陵去,云移画舫低。 驿程疏雨外,山县大江西。 讼简知花落,官闲听鸟蹄。 却忘身是吏,随意坐清溪。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谓,字文昌,唐朝人,他的作品以五言律诗为代表。这首诗描绘了张谓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 首联“君向严陵去,云移画舫低。”意思是说,你即将离开严陵前往睦下邑,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在移动着,使得船身也显得有些低垂
荒村 送客出荒村,萧条不可论。 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 树死藤犹挂,桥危石仅存。 蠲租虽屡诏,白屋几家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乡村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关注。首句“送客出荒村”便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背景,营造出了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如“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破败、冷清的村落之中。 诗中的“树死藤犹挂
偶晴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烽。 故乡知此候,山色满江门。 注释: - 偶晴:偶然晴朗的日子。 -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半个月没有出门,脚下的青苔已经长到了脚边。 -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突然之间,暖和的阳光下虫子从树上爬出来,夕阳下的村庄传来马鞭声。 -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烽:收割后的水面上空荡荡,樵夫背着干柴走回家的路上
【释义】: 入夜后仍感烦闷暑气,中宵时想念清凉的玉泉潭,稍辞花北,深就竹南。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译文】: 夜热 入夜后仍感烦闷暑气,中宵时想念清凉的玉泉潭,稍辞花北,深就竹南。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注释: 夜热 (yè rè):夜晚热得难以入睡。夜热:形容夜间炎热难当。 入夜犹烦暑:到了夜里,还感到烦闷暑气。 中宵想玉潭
樊榭:指作者的居所。 夫人仙去远,樊榭尚知名:夫人(指诗人的妻子)已经仙逝,但樊榭(诗人的住所)仍被人称道。 月落迷妆镜,花深断宝缨:月亮落下,使得梳妆用的镜子显得暗淡,花木深处,折断了珍贵的装饰物(宝缨)。 山川今喜托,天地故难凭:山川自然喜欢寄托于人,但天地间的事物却无法凭借。 倘是吹箫处,应闻有凤鸣:如果这是吹箫的地方,那么一定会听到凤凰的叫声。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首句“夫人仙去远”
【注释】 归鸦:傍晚归巢的鸟。平芜:平坦的原野,指江边或湖边。阖庐:指吴国国君夫差。 【译文】 几只乌鸦点缀着晚霞,近处是平展原野,远处是辽阔天空。记得当年小舟两舷系着席子,在阖庐城外酒楼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以“归鸦”为题,描写了一幅夕阳下归巢的乌鸦图。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故地、旧友和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 前两句“归鸦数点晚霞鲜,近接平芜远接天”
泖上:指长白山脚下的太湖。经过:指诗人路过此地。 蟹舍鱼罾(zhěng):都是捕鱼的器具,这里指捕鱼人家的住处。 野屋无烟:指没有炊烟,表明是荒僻之地。空绿树:形容荒凉冷落。 夜风天畔:指夜晚的凉风从天上吹来。响寒波:比喻风声犹如波浪。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首句描绘了秋天时湖面上的情景:湖水已经结冰,而湖面之上只有一叶孤舟在飘荡。第二句则描绘了湖面上的渔家生活:到处都是捕鱼的人家
【注释】 黄山怀仲房:在黄山怀想张仲房。张仲房,唐代诗人张籍的别号。 碧山霜月负吹笙:指黄山的青翠的山峰上挂着洁白的月亮。负,背着,背着乐器而吹奏。 流水空为石上声:流水的声音仿佛是从石头上发出的。为,是。 白发茫茫竟何事:头发已经白了,但是究竟为什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逢人莫遣说长生:遇到什么人都不可以说长生不死。 【赏析】 此诗写诗人登临黄山时的所见所感,抒写了他对于生死、荣辱的看法
【注释】 吕生:即吕洞宾,唐代著名道士。吹笛:用笛子吹乐曲。 倦倚绳床月上迟:指在月光下靠着绳床休息。疲倦地倚靠在绳床上,直到月亮升得很高才睡去。 自将横竹向予吹:自己把横笛吹奏起来,向我示意。 秋深杨柳不堪折:秋天到了,柳树已长得茂盛了,但已经不能折枝做乐器。 况复明朝欲别时:何况明天要分别的时刻。 【赏析】 此诗为诗人与吕洞宾离别之作,写诗人送别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写送别,次句写赠别
诗句:不知谁唱《白铜鞮》,杨柳村过即大堤。 译文:不知道是谁在唱着《白铜鞮》这首歌,从杨柳村经过的人走过后便来到了大堤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村傍晚的宁静景象。诗人用“不知谁唱《白铜鞮》”开篇,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古朴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渔人经过杨柳村,走过大堤的情景。诗中的“款乃”一词,形象地刻画了渔人在夕阳下划船时悠扬的声音,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注释】献:贡献,指进献。文华:皇帝的仪仗队。五经: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秋》。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万历五年春有献五色鹦鹉者诏入之恭赋二首其二中写的一首,描绘了五色的鹦鹉在御苑长廊中,静静地站在画屏前,没有声音。 日御文华说五经,鸟言虽巧未曾听。 日御文华:指皇上的仪仗队,因为皇帝出行时,仪仗队总是走在最前面。文华:皇帝的仪仗队。 五经:儒家经典《易》、《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