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二三月,常自客天涯。
问竹何须主,逢僧便可家。
偶尝新市酒,翻忆故园花。
春事已不及,虚怜负岁华。

《山寺》

山寺年年二三月,常自客天涯。

问竹何须主,逢僧便可家。

偶尝新市酒,翻忆故园花。

春事已不及,虚怜负岁华。

注释:

  • 山寺:指寺庙。
  • 二三月:指春季的二三月份。
  • 常自客天涯:常年客居他乡。
  • 问竹何须主,逢僧便可家:竹子不需要主人来照看,遇到和尚就可以安家。
  • 偶尝新市酒,翻忆故园花:偶尔品尝新市的酒,不禁想起故乡的花。
  • 春事已不及:春天的事情已经来不及了。
  • 虚怜负岁华:徒然怜悯自己辜负了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寺庙中生活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山寺年年二三月,常自客天涯。”描绘了诗人每年二三月都来到山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他常年客居他乡的生活状态。

次句“问竹何须主,逢僧便可家。”则是诗人对竹子的一种特殊情感。竹子不需要主人来照看,遇到和尚就可以安家。这句诗既表达了他对竹林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和尚的敬意。

第三句“偶尝新市酒,翻忆故园花。”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生活。他偶尔品尝新市的酒,不禁想起故乡的花。这里的“故园”指的是诗人的家乡或者故乡的人。

最后两句“春事已不及,虚怜负岁华。”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感慨。他认为春天的事情已经来不及了,徒然怜悯自己辜负了时光。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感到无奈和遗憾。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诗歌。通过对山寺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