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高俯大江,此江刚被此楼降⑤。
重檐倒影平临岸⑥,逆浪飞花直打窗。
访古漫呼苍树问,凌空会借白云扛⑦。
一从崔颢题诗后⑧,名在乾坤孰与双?
诗句:
登黄鹤楼二首 其二
黄鹤楼高俯大江,此江刚被此楼降⑤。
重檐倒影平临岸⑥,逆浪飞花直打窗。
访古漫呼苍树问,凌空会借白云扛⑦。
一从崔颢题诗后⑧,名在乾坤孰与双?
译文:
登上黄鹤楼远眺长江,这江水刚刚被黄鹤楼所影响。
重檐的倒影平静地映照在岸边,逆风激起的波浪和飞花直打窗户。
我常常向古老的树木寻求历史的踪迹,想象着自己能在云端借助白云的力量。
自从崔颢在此留下诗句以来,我的名声是否能够超越他的双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临黄鹤楼后的即兴之作,通过描写黄鹤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怀的抒发。
诗人描述了黄鹤楼的高度以及它俯瞰着的大江景象。”黄鹤楼高俯大江”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立足点,同时”此江刚被此楼降”则暗示了黄鹤楼的影响力和地位。这种描述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的赞叹,也隐含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即他的名字能否超越黄鹤楼下的崔颢。
诗人详细描绘了黄鹤楼的外观和周围的江景。”重檐倒影平临岸”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的宏伟与壮观,而”逆浪飞花直打窗”则生动地展现了黄鹤楼周围环境的动态美。这里的”访古”和”凌空会借白云扛”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向往和追求,他渴望像古人那样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诗以反问句结束,强调了诗人与黄鹤楼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一从崔颢题诗后”不仅指崔颢在黄鹤楼下留下了千古佳作,也意味着诗人在黄鹤楼的影响下成长,他的名字是否能超越崔颢成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这首诗不仅是对黄鹤楼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情感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