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振憾似潇湘,满树归鸦噪夕阳。
不见王孙停驷马,惟闻牧竖唤牛羊。
荒山野水悲长夜,懒鬓疏容怯冻霜。
漠漠阴云愁黯黯,几时相对一炉香。
【解析】
本诗写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当时作者流窜岭南,寄情山水,与友人作别。此诗为五律,每四句成一联,共八联。首联“朔风振憾似潇湘”写冬日寒风如潇湘之水,诗人以“撼”字写出了寒冷的天气和强烈的风声;颔联“不见王孙停驷马,惟闻牧竖唤牛羊”写诗人看到韩生骑马而来,但不见其人,只听到牧童的声音,用“王孙”指代韩生,突出韩生的高贵身份,而牧童的出现却更衬托出韩生的孤独,用“牧竖”指代韩生,突出韩生的平民身份;颈联“荒山野水悲长夜,懒鬓疏容怯冻霜”写诗人面对荒山野水,感慨万分,而自己的头发稀疏且因寒冷而起冻疮,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寂寞以及内心的苦闷;尾联“漠漠阴云愁黯黯,几时相对一炉香”写诗人面对漠漠的阴云,心中满是愁绪,盼望能与韩生相见,共享温暖,而自己只能独处,只有那一缕香炉的烟气可以解忧。全诗情感凄清,意境幽深。
【答案】
①朔风震憾:凛冽的北风。潇湘:即潇水和湘水,泛指湖南一带。②王孙:贵族的后裔或显贵之人。③牧竖:放牧的童子。④荒
山野水:荒凉偏僻的山野。⑤懒鬓疏容:形容容颜憔悴。⑥漠漠阴云:形容天色阴暗。⑦几时相对一炉香:希望与韩生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