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席初分酒半酡,相看无奈故人何。
生憎柳色临岐路,况听春声入棹歌。
旧国云山何处是,他年风雨忆君多。
祇缘簪组能相绊,未得相从访薜萝。
【注释】
1.送:临别赠言。
2.祖席:饯行之宴。
3.初分酒半酡:指饮酒未尽,脸已微红。
4.相看:相互看着对方。
5.生憎:非常讨厌。
6.柳色:柳枝颜色。
7.岐路:岔路口。
8.棹歌:船夫摇船唱歌的声音。
9.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峰。
10.簪组:簪子与束发的丝带。这里用来形容官宦人家的生活。
11.薜萝:指隐居之地。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王勃(约650—约676),字子安,是初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抱负的青年文人。他因参与“李元吉谋反事件”而被流放,在赴交趾(今越南境内)途中遇赦而还,被朝廷授为朝散郎。这首诗是王勃在得告返家时所作。
首联“祖席初分酒半酡,相看无奈故人何。”写饯行宴席刚开始的时候,诗人和友人都喝得醉意朦胧,面颊泛红。彼此看着对方,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他们都是老朋友了,分别后难免有些依依不舍。
颔联“生憎柳色临岐路,况听春声入棹歌。”写离别时看到杨柳依依,更添离愁;听到春风吹来,船儿悠悠地唱着歌,更让人心生惆怅。这两句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旧国云山何处是?他年风雨忆君多。”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问自己:“我离开的这个国家,究竟是哪里呢?”他又问自己:“以后如果遇到风雨天气,还会想到这位朋友吗?”这两句既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尾联“祇缘簪组能相绊,未得相从访薜萝。”写诗人因为官宦的身份而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无法像隐居者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他感叹道:“只因为我戴着簪子和系着丝带,这些官场上的束缚使我无法自由地跟随你一起去探访那片隐居之地”。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自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离别时的凄美画卷。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