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兰若草堂隈,儒教禅心两不猜。
石室月明僧入定,杏坛松老鹤飞回。
塔侵草色承游屐,砌绕花香扑茗杯。
流水夕阳谁更急,漫思人世总看哀。

知微山房

支公兰若草堂隈,儒教禅心两不猜。

石室月明僧入定,杏坛松老鹤飞回。

塔侵草色承游屐,砌绕花香扑茗杯。

流水夕阳谁更急,漫思人世总看哀。

注释:

  1. 支公兰若草堂隈:支公是南朝梁时期的高僧,他的草堂在支公山,位于现在江苏省常州市。兰若是指寺院,这里指的是支公山的寺院。草堂隈,即草堂的边缘。
  2. 儒教禅心两不猜:儒教和禅宗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体系,它们各有自己的信仰和教义。在这里,作者表达了两种思想体系虽然不同,但并不互相排斥或冲突,可以和谐共存的意思。
  3. 石室月明僧入定:石室是指山洞或者石头建造的屋子,这里指的是僧人在石室里进行打坐冥想。月明,形容月亮明亮的样子,也可以用来比喻月光洒满整个房间。僧入定,指僧人进入了深深的冥想状态。
  4. 杏坛松老鹤飞回:杏坛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通常被认为是教育的象征。松树是一种长寿的树种,这里用来形容岁月悠长。鹤飞回,表示老人归来。
  5. 塔侵草色承游屐:塔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用来存放经书或者佛像。草色,指的是草地的颜色。承游屐,指游人们走过的足迹。
  6. 砌绕花香扑茗杯:砌绕,形容花草环绕着台阶、墙壁。花香扑茗杯,意指花香四溢,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7. 流水夕阳谁更急:流水是指河流的水,夕阳是指太阳即将落山时的余晖。谁更急,表示时间过得飞快。
  8. 漫思人世总看哀:漫思,随意思考。人世,指人间的生活。总看哀,意味着总是看到生活中的种种悲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支公山寺院和周边环境的观察与感受。首联描述了支公山的寺院环境,以及儒教与禅宗的和谐共处。颔联则通过对僧人入定的描述,展现了修行者的虔诚和宁静。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无奈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