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贪与白云期,解带归来任所之。
每过名山经月住,苏门山上更多时。
【注释】
九山:指庐山。
苏门山:在江西星子县西北,因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于此得名。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壁词,作于作者隐居庐山期间。上片写自己对庐山的向往和追求,“一心贪与白云期”一句点明主题。下片则具体描绘自己如何实现对庐山的向往:每当路过名山,就住上一个月;而到了苏门山上,更是常常留连忘返。全诗语言平易流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后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的淡漠。
一心贪与白云期,解带归来任所之。
每过名山经月住,苏门山上更多时。
【注释】
九山:指庐山。
苏门山:在江西星子县西北,因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于此得名。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壁词,作于作者隐居庐山期间。上片写自己对庐山的向往和追求,“一心贪与白云期”一句点明主题。下片则具体描绘自己如何实现对庐山的向往:每当路过名山,就住上一个月;而到了苏门山上,更是常常留连忘返。全诗语言平易流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后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的淡漠。
【注释】 九山:指庐山。 苏门山:在江西星子县西北,因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于此得名。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壁词,作于作者隐居庐山期间。上片写自己对庐山的向往和追求,“一心贪与白云期”一句点明主题。下片则具体描绘自己如何实现对庐山的向往:每当路过名山,就住上一个月;而到了苏门山上,更是常常留连忘返。全诗语言平易流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后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的淡漠
明代诗人王受甫,字明佐,号子昆山,是明朝的一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虽不显著,但仍留下了一些作品。以下是关于王受甫的一些介绍: 1. 生平简介: - 王受甫,明朝人,壮族,生于1503年,卒于1532年。他曾任白山土司世袭土巡检,成为白山土司第一代土司官。然而他的生平事迹和具体贡献鲜为人知。 2. 诗歌成就: - 王受甫的诗歌创作数量不多,但每首都体现了他独特的风格。 -
《游委羽山》 仙子何年升碧落,至今洞口拥晴云。 束薪煮石无为侣,独倚空山到夕曛。 诗句释义: - “仙子何年升碧落”:这句诗描述的是仙境中仙人的升迁,意味着仙子们在何种时间达到了仙界,碧落通常指的是天空或仙境。这里的“何年”表达了一种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和对神秘存在的探索。 - “至今洞口拥晴云”:这一句表明,尽管仙子可能已升入仙界,但他们的居所仍然被云雾所环绕,给人一种飘渺、不可捉摸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核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题考核内容,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雪中季豹携酒过饮”的意思是:雪花飘飘,北风呼啸,雪花飘落下来,顷刻间弥漫千里。“君看清夜寒如此”的意思是:看这清冷的夜晚,如此寒冷,你我共饮几杯美酒。 译文: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顷刻之间就铺满了千山万壑,无边无际。有美酒却喝不醉
【注释】 三月三日:指唐玄宗开元三年三月三日,即重阳节。 雪应制:因皇帝命令而作的诗。 柳絮飞还早:柳絮,即柳絮花,又名绵柳,春天开花,秋天落叶。 梅花落太迟:梅花,即寒梅,在冬季开花,春天凋谢。 天颜多喜色:天颜,指皇帝的脸面,也泛指天子的面容。 瑞气满瑶池:瑶池,传说是西王母所居的地方,此处借指仙境。 【赏析】 此诗为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冬至后一日所作的一首应制诗。《旧唐书》记载
注释:雨后桃花 再次访问仙源的桃树和李树,空荡荡的。雨后的桃树、李树还有两三丛。 东风似解游人意,吹落残花入酒中。 东风吹动桃花,似乎理解游人的心意,把残落的花朵吹入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桃花的诗,诗人在春天的雨后再次来到了仙源,看到了满地的桃树和李树都空荡荡的,只有两三丛桃花。此时,东风似乎也懂得游人的心意,吹散了这些桃花,把残落的花瓣吹进了酒杯里。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
知微山房 支公兰若草堂隈,儒教禅心两不猜。 石室月明僧入定,杏坛松老鹤飞回。 塔侵草色承游屐,砌绕花香扑茗杯。 流水夕阳谁更急,漫思人世总看哀。 注释: 1. 支公兰若草堂隈:支公是南朝梁时期的高僧,他的草堂在支公山,位于现在江苏省常州市。兰若是指寺院,这里指的是支公山的寺院。草堂隈,即草堂的边缘。 2. 儒教禅心两不猜:儒教和禅宗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体系,它们各有自己的信仰和教义。在这里
【注释】 承明殿:皇宫内廷之一,在大明宫北。谏章:指上书言事。封事:密封奏疏。次第:依次。边圉:边界。平台:宫殿前的高台。 【译文】 在大明宫的承明殿里,我上奏给君王的奏章,按次序被接受开读。如今边境安定,国泰民安,太阳斜照时,我还悠然自得地站在平台之上。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春。当时诗人正任中书侍郎,与宰相姚崇、宋璟等参预朝政,因而有感而发写此诗。 首句“承明殿里谏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