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牛羊径,江干到竹扉。
一松留晚照,万雀诉朝饥。
香蚀炉中篆,苔干石上衣。
僧言贫亦好,过客近来稀。
普和寺
苦竹牛羊径,江干到竹扉。
一松留晚照,万雀诉朝饥。
香蚀炉中篆,苔干石上衣。
僧言贫亦好,过客近来稀。
译文:
在普和寺的苦竹小道上,牛羊自由地行走,直到来到竹门。
夕阳余晖洒在一棵松树上,鸟儿叽叽喳喳,诉说着清晨的饥饿。
炉子里的香已经烧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石头上的苔藓已经干了,覆盖在石衣上。
僧人说,尽管生活贫困,但也很美好,因为很少有人来这里拜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普和寺的宁静与和谐。首句“苦竹牛羊径”就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是一幅田园诗画。接着,“一松留晚照,万雀诉朝饥。”描绘了夕阳下,一棵松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而一群鸟儿则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他们的早餐。这种对比更加深了画面的宁静感。然后,“香蚀炉中篆,苔干石上衣。”又是一种对比,香炉中的香已经烧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石头上的苔藓也干了,覆盖在石衣上。这两句诗进一步加深了画面的宁静感。最后,“僧言贫亦好,过客近来稀。”这句话表达了僧人的观点,虽然生活贫困,但这也是一种美好。因为很少有人来这里拜访,所以显得更加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