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吹帽日,北阙赐环新。
好饮黄花酒,休令笑逐臣。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闻范君材补官(即升官)戏简:听说范君材被朝廷任命为官职,我开玩笑地写一首诗给他。龙山: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吹帽日:指皇帝赐冠。北阙:指皇宫。赐环新:指皇帝赐予的金印新铸成。好饮黄花酒:喜欢喝菊花酒。笑逐臣:《史记•汲郑列传》载,汲黯为官时,曾得罪于汉武帝。武帝欲杀之,后因主父偃说:“黯好酒亡所娱,臣亦尝辱于陛下。”乃赦之。事见《史记.汲郑列传》。此诗是汲黯自叙其事。休令笑逐臣:不要再让我去追随皇上了,免得再受牵连。
【赏析】
这首诗作于汲黯任东海都尉、太子洗马时,是一首赠给好友范君材的诗。汲黯是汉文帝时名臣汲郑的后代,曾以直言敢谏闻名,但因得罪武帝而遭忌恨,多次被免官,最后谪居家居。他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不畏强权,因而屡遭贬斥。这首诗就是他借重阳节和好友升官之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情。全诗情真意切,语言质朴,感情深沉,风格沉郁,反映了诗人忧愤难伸的情怀。
首句“九日闻范君材补官”,点明题目,说明这是一篇赠别之作。“九”指重阳节,古人有“九月九日宴重阳”的说法,“闻范君材补官”则表明诗人听到好友范君材被任命为高官的消息。这两句是第一层意思,交代了送别的原因。接着第二句“龙山吹帽日”承上启下。这里用典,“龙山”即“龙门”,“吹帽日”指汉代王侯授封时的仪式。《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冯唐向文帝请求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文帝问:“魏尚已更五日矣,而丞相何言?”冯唐曰:“臣闻其御不下严,士止不呵,宽缓平易,故臣愿陛下试观之。”文帝于是召魏尚来见,果然如冯唐所言,文帝大悦。王恢也因善于规劝文帝而得宠信。这里以“龙山”喻指“龙门”,“吹帽日”比喻范君材被朝廷任为高官的隆重场面;同时暗示出范君材的才华与品德,以及他在官场上的得势。“赐环新”,是说朝廷赐予范君材金印新铸成。《汉书.东方朔传》注引应劭《汉官仪》:“金印紫绶,谓之‘环’,加于左臂。”范君材被朝廷任命为官职,这是诗人听到消息后的第三层意思。接下去三句都是对范君材的具体祝愿。“好饮黄花酒”,用典,《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王逸注:“……泛驾兮命仆,聊调悦兮和颜。”这里以菊花酒代指美酒。“休令笑逐臣”,语出《史记.汲郑列传》:“天子既罢卫将军军,即诏御史:‘廷尉(汲黯)狱逮,至京兆狱治狱。’棘蒲反,将军(卫青)不敢宿留,弃军籍,予财遣归。天子以为能,赦出黯,拜为太中大夫。黯谢曰:‘夫赵氏宗器,以明将军而安宗庙,吾何德而堪之?请辞位。’于是天子乃下丞相御史书曰:‘盖闻古者赵孝成王有臣一人,制法度,修法令,顺天心,合众意,破奸从化顺敌国,广封疆,施德厚,延年益寿,处尊居显。今将军者,非孝惠皇帝之良辅,乃逆乱秦皇者也。以使赵王遂并燕,遂以诛燕。又用秦之故智,求以危篡赵,甚违圣制。且纵淫荒酒色以亡其身,乃以亡其国,是以天下莫不引领而叹曰:‘嗟呼,贤君之不逢也!’自料才能素微,无缘再奉至尊,动失尊意。谨奏论列其罪过,请废退之。’天子报曰:‘吾固不德,又何足以称之?吾且试默若也。’是日也。”汲黯被免职回家时,武帝曾说:“黯卧不安席,视不定目。”汲黯在《上书谏猎》中也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汲黯与武帝的关系如此紧张,所以汲黯的“笑逐臣”就含有讽刺意味了。“休令笑逐臣”,是说希望你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受到牵累。“休”(何不)表示委婉的语气,相当于“何”。
这首诗表达了汲黯对友人范君材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诗人在重阳节和好友升官之际,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对范君材的遭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他也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悲苦,因此他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流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