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伤秋潦,洪波尚淼然。
翳桑栖水蛤,废里过江船。
泽国人烟外,饥民驿路边。
明霞餐不得,泪眼向高天。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去岁伤秋潦》。下面我将逐句为您进行解读。

  1. 诗句释义
  • “偪阳道中”:指明了这是在逼阳县的途中。
  • “去岁伤秋潦,洪波尚淼然”:去年秋天,因为洪水泛滥而感到忧伤,现在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水面仍然很广阔。
  1. 译文
    去年秋季,我在逼阳路上遭遇了洪水泛滥,那时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忧伤和无助。尽管洪水已经退去,但水面仍然宽广,仿佛还在诉说着那场灾难的恐怖。

  2. 注释

  • 逼阳: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
  • 去岁:去年。
  • 伤秋潦:因秋天的雨水而感到悲伤。
  • 洪波:洪水。
  • 淼然:宽广无际的样子。
  • 翳桑:遮蔽、遮盖的意思。
  • 水蛤:一种水生动物,生活在河流中。
  • 废里过江船:废弃的村庄经过江边。
  • 泽国:被水淹没的国家或地区。
  • 驿路边:驿站附近,古代供传递公文、旅客休息的地方。
  • 明霞:明亮的云霞,此处指太阳光。
  • 餐(qǐn):吃,这里指饱食。
  • 泪眼向高天:眼泪汪汪地凝视天空。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去逼阳途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一年中洪水泛滥带来的破坏和影响的记忆和感慨。首句“去岁伤秋潦”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以及事件——去年秋季的洪水灾害,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下来,“洪波尚淼然”形象地描述了洪水退去后水面依然宽广的场景,既反映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也体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

第二联“翳桑栖水蛤,废里过江船”,则具体到了灾后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水蛤作为生物,在这里象征着生命和活力;而“废里过江船”则描绘了人们在灾难之后重建家园的努力和希望。这两句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述,展现了灾后人们的坚韧和乐观。

“泽国人烟外,饥民驿路边”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色彩。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这场灾难的影响,而“饥民驿路边”更是直击人心,让人不禁为那些无家可归、忍饥挨饿的灾民感到心痛。

最后一句“明霞餐不得,泪眼向高天”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无法在晴朗的天气下饱餐一顿,只能在泪水中仰望天空,这种无力感和无奈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整首诗通过对灾后景象的描述和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同情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