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相见不相忘,为惜年华感叹长。
百物岂皆金作铸,一冠原以铁为梁。
人于竹叶情无极,月到梅花夜未央。
云外忽闻双雁度,正疑消息过衡阳。
【注释】
见人,见到人。年华,青春时光。百物,各种东西。岂,哪里。竹叶,一种植物,常作酒名。月到,月亮升起。云外,指天边或远方。衡阳,山名。
【赏析】
《除夕》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一百五日夜对烛》中的一首。全诗通过描写除夕之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他与家人团聚的欣喜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之情。
首句“美人相见不相忘”,以美人为线索,表达了诗人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之情。诗人与家人在除夕之夜相聚,虽然不能长久,但心中却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真挚,让人感动不已。
次句“为惜年华感叹长”,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人感叹岁月如流,人生短暂,而自己却不能与家人共度这美好的时刻。这种感慨既令人深思,又让人感到无奈。
第三句“百物岂皆金作铸”,则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他认为世间万物都不是金做的,而是铁铸而成。这种讽刺既尖锐又有力,让人不禁思考起来。
第四句“一冠原以铁为梁”,则是指帽子。诗人在这里用铁作为帽子的材料,暗示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富人可以享受奢华的生活,而穷人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这种对比让人感到社会的不公。
接下来两句都是写景。第五句“人于竹叶情无极”中,竹叶象征着友情。诗人以竹叶为题,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竹叶虽小,但却代表着诗人的一片真心。第六句“月到梅花夜未央”则是写月光洒在梅花上,使得整个夜晚都显得那么美丽动人。月光下的梅花,仿佛是诗人心中的一份美好回忆。
最后两句“云外忽闻双雁度,正疑消息过衡阳”,则是写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雁声。他担心这些雁声是不是来自衡阳的消息,因为衡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人们常常用来寄信的地方。然而诗人又不敢确定,于是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这种情感既矛盾又复杂,让人感到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