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二三月,桃李争芳菲。
朝随春阳媚,暮逐东风飞。
山中有古木,丛竹相因依。
苍然抱贞固,不为霜霰欺。
由来君子心,流俗那能移。
注释:洛阳二三月,桃李争芳菲。朝随春阳媚,暮逐东风飞。山中有古木,丛竹相因依。苍然抱贞固,不为霜霰欺。由来君子心,流俗那能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同时寓意了诗人对君子高洁品格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洛阳二三月,桃李争芳菲”描述了洛阳二月的景象,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这里的“芳菲”指的是花朵的美丽,而“争芳菲”则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命力旺盛。
第二句“朝随春阳媚,暮逐东风飞”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花儿们在太阳的照耀下更加鲜艳夺目,随风翩翩起舞,仿佛在向人们展示春天的美丽。
第三句“山中有古木,丛竹相因依”则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描写。在山中,有一棵古老的树木,它孤独地伫立在那里,而周围的竹子则相互扶持,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景象。这句诗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第四句“苍然抱贞固,不为霜霰欺”则是诗人对自然界中植物的一种赞美。这些植物虽然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但它们依然坚韧不拔,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品质。它们没有被霜雪的侵袭所打败,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最后一句“由来君子心,流俗那能移”则是诗人对人的高尚品质的赞美。诗人认为,真正的君子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他们不会被世俗的诱惑所动摇。他们的品德像那些在山中的老树一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永远保持了自己的本色和尊严。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