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曾游黄鹤山,山人留我闭松关。
山中风雨经十日,万壑千岩空翠间。
别来浪迹游湖海,岁月茫茫不相待。
回首东南频梦飞,山空鹤去人何在。
画里依稀记往年,水光山色总依然。
寻游常有山中客,挥手谁招鹤上仙。
竹阴深锁秋窗曙,疑是山人吟笑处。
人生行乐付东流,万事浮云总何许。
我欲山中访旧游,酒船横渡洞庭秋。
请歌黄鹤归来曲,消尽胸中万古愁。

题王叔明画黄鹤山图为喻彦行赋

我昔曾游黄鹤山,山人留我闭松关。

山中风雨经十日,万壑千岩空翠间。

别来浪迹游湖海,岁月茫茫不相待。

回首东南频梦飞,山空鹤去人何在。

画里依稀记往年,水光山色总依然。

寻游常有山中客,挥手谁招鹤上仙。

竹阴深锁秋窗曙,疑是山人吟笑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的诗。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游玩过的地方,描绘了那里的景色和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第一句“我昔曾游黄鹤山”,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游玩过的黄鹤山。这里用“曾”字,表明这是一个过去的经历,而不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通过这个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那个地方深深的眷恋和回忆。

第二句“山人留我闭松关”,进一步描绘了黄鹤山的环境。这里的“松关”,可能是黄鹤山中的一个景点或者建筑,象征着这个地方的宁静和神秘。而“山人留我”则表明了诗人在这里受到了山人的款待和关怀。这两句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安静、美好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宁静和愉悦。

第三、四句“别来浪迹游湖海,岁月茫茫不相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浪迹游湖海”,可能是指诗人在离开黄鹤山后,到处漂泊,游历了许多地方。而“岁月茫茫不相待”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无论我们怎么挽留,它都不会停下来等待我们。这两句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第五、六句“回首东南频梦飞,山空鹤去人何在。”,诗人通过梦境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思念。这里的“频频梦飞”,可能是指诗人在梦中常常飞向黄鹤山的方向,寻找过去的足迹。而“山空鹤去人何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人们的怀念和思念。这两句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第七、八句“画里依稀记往年,水光山色总依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黄鹤山的景色。这里的“画里依稀记往年”,可能是通过画作,诗人回忆起了过去的黄鹤山。而“水光山色总依然”则表达了尽管时间和空间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黄鹤山的景色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美丽。这两句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画家对黄鹤山景色的赞美和怀念。

第九、十句“寻游常有山中客,挥手谁招鹤上仙。”,这两句描绘了黄鹤山上的游人和朋友。这里的“常有山中客”可能是指黄鹤山上经常有人来游玩,而“挥手谁招鹤上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场景的向往和憧憬。这两句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怀念。

第十一、十二句“竹阴深锁秋窗曙,疑是山人吟笑处。”,这两句描绘了黄鹤山上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气息。这里的“竹阴深锁秋窗曙”,可能是指黄鹤山上的竹林深处,被秋风吹动的竹子遮住了清晨的阳光,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而“疑是山人吟笑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憧憬。这两句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一联“人生行乐付东流,万事浮云总何许。”,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总结。这里的“行乐付东流”可能是指人生短暂如流水,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万事浮云总何许”则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这两句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观念。

这首诗通过对黄鹤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通过诗歌的形式,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