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作丹青慰壮游,潇湘风雨谩淹留。
雨深远渚黄花夕,霜落平芜白雁秋。
憔悴屈平应有念,才华贾谊自无俦。
骚人南去应肠断,芳草寒烟不尽愁。

【注释】

①刘仪部:即刘禹锡,字梦得。

②潇湘:一称潇水、湘水,二水合流,源出零陵,流经湖南省。

③屈平:屈原的别号。

④贾谊:即贾谊,战国末期人,曾为汉文帝所器重,因遭忌而被排挤。

⑤骚人:指屈原。

⑥南去:指屈原。

【赏析】

《题刘禹锡山水图》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对屈原的同情来写这幅画。

第一句说刘禹锡在壮游之时作了一幅丹青画,用以寄托他内心的悲愁和哀伤。刘禹锡曾在唐宪宗时期任过主客郎中、吏部员外郎等职,后来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谪到边远地区。“谁作丹青慰壮游”是说,是谁画出了这一幅画,用来安慰我那壮游时的情怀呢?“谁作丹青慰壮游”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又流露出他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第二句说,潇湘一带风雨连绵,自己在这里滞留已久,如今只能徒然地欣赏画上的景物。“潇湘风雨谩淹留”,是说潇湘一带的山水风景,虽然令人陶醉,但是这里气候潮湿多雨,使得诗人无法长时间驻足观赏。“潇湘”二字点出了潇湘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心境。

第三句说,傍晚时,雨雾弥漫在深深的洲渚之上,夕阳西下,黄花盛开;霜降之后,平原荒芜,白雁南飞。这里的“夕”、“落”都是描绘时间的词语,而“深渚”则是指洲渚上的风景。“黄花夕”三字写出了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色,给人以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霜落平芜”则写出了秋天的寒意,以及平原上草木凋零的景象。“白雁秋”三字则写出了秋天的意境,让人联想到大雁南飞的壮丽景象。

第四句说,诗人不禁想起楚国大夫屈原,他的忠贞不渝的品格令人敬佩;同时,也想到了才华横溢的贾谊,他们都有非凡的才学和杰出的成就。这两句是对屈原和贾谊的赞美。然而,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才华并不能够改变现实的命运,反而使他们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种无奈和悲愤之情,也深深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

第五句说,面对这些历史人物,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思绪万千。他想起了那些被迫害而死的人,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想起了那些被冤枉的人,他们的冤屈难以昭雪。这些历史的悲剧让人痛心疾首,也让人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第六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屈原一定会感到痛苦和绝望,而贾谊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屈原和贾谊的深切同情和怀念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更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屈原南去的时候一定感到非常悲伤,而诗人也会因此而感到肠断难断。这句是说屈原离开时的心情与自己的处境相似,都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哀。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屈原个人的哀悼,更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反思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