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何处白云窝,不见诗人掩薜萝。
策杖谁寻盘谷隐,辍耕偏忆鹿门过。
芳蹊此日成桃李,野服当年制芰荷。
欲酹吟魂招楚些,宁堪洒泪客中歌。

【注释】

青山,指代诗人的居处。白云窝:在今浙江桐乡市境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隐居的地方。薜萝(péi luó):用来形容山中草木繁茂的样子。策杖:拄着手杖。盘谷:地名,在今河南信阳市境内,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地方。辍耕:停止耕作,指退隐。芳蹊:香清的小路,借以喻指诗人的诗作。野服:平民的衣服。芰(jì)荷:菱叶。楚些:古乐曲名,这里借指诗人的诗歌。宁堪:哪能经得起。

【译文】

青山何处是白云窝?不见诗人掩薜萝。

拄着手杖谁去寻找盘谷的隐士?停止耕作偏忆鹿门的过客。

香清的小路已经长成桃李花,当年穿着平民衣服制芰荷。

想要用酒来祭奠诗人的灵魂,哪能经得起客中的歌声。

【赏析】

此篇为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对林处士的怀念之情。林处士即林逋,号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本籍钱塘(今浙江杭州),幼年随双亲迁往江南,终身未仕。他与梅花有特殊的关系,自称“梅妻鹤子”。这首诗就是作者怀念这位隐者的佳作。

首句写景。青山、白云、薜萝、茅舍,构成了一幅幽美的山水画面。这画境不是一般的风景画所能描绘出的,而是诗人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眼前的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熔铸在一起,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境界。

第二句抒情,点明怀念的对象。“白云”句承首句而来,说青山之外还有白云缭绕的白云窝。“不见”句承上而来,说诗人隐居在白云窝里,再也看不见他的踪影了。“诗人”句承前而来,说诗人隐居在白云窝里,就像没有看见过诗人一样。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白云窝的幽美,也写出了林处士的隐逸高洁。

三四两句写回忆。“策杖”句承上句而来,说诗人拄着手杖去寻觅林处士。“辍耕”句承上句而来,说诗人停止了耕作,思念的是林处士。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林处士的隐逸高洁,也写出了诗人的怀念之情。“芳蹊”句承前而来,说如今那曾经是香清的小路已经长成了桃李花。“野服”句承前而来,说当年穿着平民衣服制芰荷的人现在已经不在了,而那些衣襟上还印着野服图案的人也已经老了。这两句诗既写了林处士隐逸高洁,也写出了诗人对林处士的怀念之情。

五六两句写想象。“欲酹”句承前两句而来,说诗人要拿酒来祭祀林处士的灵魂。“楚些”句承上两句而来,说林处士的精神可以招唤楚国的歌乐。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林处士的神采飘逸,又写出了诗人对林处士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写感慨。“宁堪”句承前两句而来,说哪里经得起客人中的歌曲呢!“客中”句承上而来,说诗人自己也是客中之人。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林处士神采飘逸的特点,也写出了自己对林处士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

全诗结构严谨缜密,脉络清晰流畅;遣词炼字,清新脱俗;音调和谐悦耳,韵味悠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