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那复是江蓠,白白红红忽满枝。
恐是韩郎工幻化,赚教陶令醉东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意,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进行赏析。
五色菊其一
前身那复是江蓠,白白红红忽满枝。
恐是韩郎工幻化,赚教陶令醉东篱。
“五色菊”是《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是一首民歌,以卷耳喻君子的美德,诗人借咏菊来比喻贤臣,抒发了对贤臣的赞美之情。
前身那复是江蓠:我从前并不是江蓠,如今却像江蓠一样地开满了花朵。江蓠,即白芷。一种香草名,这里代指贤人。
白白红红忽满枝:白白红色花丛突然在枝条上盛开。白白,白色;红红,红色。
恐是韩郎工幻化,赚教陶令醉东篱:大概是韩愈先生有神奇的魔力,让我陶渊明也沉醉于东篱下菊花之中。“韩郎”“陶令”都是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韩愈号昌黎,字退之,世称韩愈、昌黎先生,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玄宗时进士及第,授监察御史,因谏迎用方士李林甫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今广东省阳山县),后来任刑部侍郎,又称韩老,晚年又自称“南山”、“老居士”;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答案】
译文:
从前我不是江蓠,如今开满白色的花,白色的花,红色的花,忽然在枝头上开遍。大概是韩愈先生有神奇的魔力,让我陶渊明也沉醉于东篱下菊花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所见菊花的盛况,表达了自己希望做像菊花那样的贤人的愿望。首联“前身那复是江蓠,白白红红忽满枝”两句,诗人自比江蓠,说自己并非江蓠,而是像江蓠一样开满了白色的花。江蓠,即白芷。一种香草名。这里代指贤人。颈联“恐是韩郎工幻化,赚教陶令醉东篱”,诗人以韩愈自比,说韩愈的文才和人品都值得人们学习。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大儒、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唐代散文巨匠、古文运动领袖,主张文以载道,作《进学解》等。韩愈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反对藩镇割据,力主削藩,并写《论佛骨表》,抨击迷信佛教之风。他的诗力求新奇独创,语言质朴自然、清新奇丽,成为唐人的杰出代表。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韩愈提倡“文以载道”,把文章作为传道的工具,认为文道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他还强调文章要发挥其教育作用,要求作者有道德修养和思想修养。他的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尾联“赚教陶令醉东篱”,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说自己就像陶渊明一样在菊花丛中饮酒吟诗,尽情享受这美好的生活。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陶渊明一生酷爱读书,追求自由恬静的理想境界。他出身仕宦家庭,曾祖父做过太守,到父亲时家已衰落。他年轻时过着隐居生活。后因世事动乱而出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404年(永初元年)冬,因不满当时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堕落,弃职归乡。从此过上田园生活,在家乡编撰了《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表现了他不愿与黑暗腐朽社会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首联“前身那复是江蓠”一句,诗人自比江蓠,说自己并非江蓠,而是像江蓠一样开满了白色的花。江蓠,即白芷。一种香草名。这里代指贤人。次联“白白红红忽满枝”两句,诗人自言开满了白色的花,白色的花,红色的花,忽然在枝头上开遍。“白白红红”,形容花色鲜艳;“忽满枝”,写出了菊花的开放情况。颈联“恐是韩郎工幻化”,诗人用韩愈自比,说韩愈的文才和人品都值得人们学习。尾联“赚教陶令醉东篱”一句,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说自己就像陶渊明一样在菊花丛中饮酒吟诗,尽情享受这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