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岭云深君独往,曲江风远故遗思。
风流苦忆青毡在,身世难忘白发欺。
阮籍沉沦元嗜酒,郑虔樗散亦能诗。
行歌莫近啼猿树,宦隐真堪采藻池。
【注释】
1.送阮仁化邑博:这是一首送别诗。阮仁化,名不详,任邑博,即县令。邑,县城的长官,这里指地方官。2.庾岭云深君独往:庾岭,地名,在今江西修水一带。3.曲江风远故遗思:曲江,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风景优美。4.青毡在:指代朝廷。5.身世难忘白发欺:指年华易逝,人生苦短。6.阮籍沉沦元嗜酒:阮籍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他喜欢饮酒、作诗。7.郑虔樗散亦能诗:郑虔,唐代诗人,以善画而闻名。8.行歌莫近啼猿树:行歌,指吟咏诗歌;啼猿树,指杜鹃啼叫的树木。9.宦隐真堪采藻池:宦隐,指隐居不仕。10.藻池:指池塘,这里用作比喻,指仕途。
【赏析】
此为送别诗。诗中写离别之情,写得缠绵悱恻而又自然流畅。全诗四联,首二联写友人去后,自己思念之深;中间二联写对友人的劝慰;末二联写对友人的祝愿。
“庾岭云深君独往,曲江风远故遗思。”首句写友人离开后的孤单寂寞,次句写友人离去之后的怀念思念。庾岭、曲江,均系古地名,这里借代友人所在的地区。“云深”和“风远”都是说友人离去之后,作者所感到的空虚寂寞和怅惘之感。
“风流苦忆青毡在,身世难忘白发欺。”这两句诗用典。青毡,指朝服上所绣青色丝线,是古代官员的一种礼服,也用以代称官职。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有“高车骄马满秋浦,金鞭断尽留侯市”之句,其中“留侯市”指长安街市。杜甫自注:“余尝从梁(王)处觅得草圣帖(即张旭草书《千字文》),观其笔意,如《太玄经》体,或谓草圣者乃逸少(张旭),然疑非是。今见公卷,方识所见之误尔。”又《遣闷奉呈卫八处士》:“昔年因看梁上燕,今日衔泥落本人。”杜甫在长安时,曾与李白、高适等同游于梁上燕子的巢穴,因此写下了上述诗句。杜甫这首诗中所说的“梁”,就是梁州,是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青毡,指朝服。杜甫在长安时,曾担任过左拾遗、剑南节度参谋等职,所以这里说“风流苦忆青毡在”。杜甫一生坎坷不平,多次被贬谪。他在《梦李白》中写道:“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这里的“故人”,就是指李白。所以杜甫后来到梁州时,自然会想到李白的遭遇和李白对自己的思念之情。“白发欺”即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所写:“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照文。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在长安时与李白相知很深,两人志同道合,相互欣赏。杜甫曾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发欺”一句,正是杜甫对李白那种潇洒超脱的态度的赞美和怀念。
“阮籍沉沦元嗜酒,郑虔樗散亦能诗。”这两句诗用典。阮籍,名籍,字嗣宗,三国时魏人,是“竹林七贤”之一,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好饮酒,喜酣畅淋漓地痛饮一场,所以有“阮咸”、“阮步兵”、“阮籍”这样的别名。元熙元年(290),司马昭逼魏帝曹奂禅让帝位,改封魏高贵乡公为陈留王。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晋武帝)篡夺了政权,建立西晋。司马昭的女婿荀勖想娶司马炎的姐姐(晋文帝的女儿)。司马炎知道后,非常恼怒。于是便把荀勖杀掉了。司马昭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就派儿子司马文王(司马师)到洛阳拜祭司马昭的墓。司马师回到洛阳以后,就在洛阳郊外筑起一座高台,上面放置着一个木制的木偶人儿(即傀儡),名为司马昭,还写了一篇祭文来祭奠这个木偶人儿。司马师回到洛阳以后,司马昭就把司马师找来商议大事。司马昭问司马师:“你有什么意见?”司马师说:“我没有什么意见。”司马昭又问:“那你认为该怎么办呢?”司马师说:“应该把那个木偶人儿放在土丘之上!”司马昭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司马师回答说:“天子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把他放在土丘之上,那就是对他的侮辱!”司马昭大怒,立即命令左右将司马师推出门外,并把他关进监狱。不久,司马昭就病死了。司马师当权以后,杀了嵇康、吕安等人。嵇康、吕安二人都有才学,但嵇康却不肯屈从司马氏父子的意志,所以司马师就派人去杀他们。吕安的弟弟吕巽写信给嵇康说:“我听说山中的竹子有一种叫做紫薇的,它长得非常高大,但是一旦被砍伐了就会立刻枯死。现在您虽然身居高位,但却不知道收敛,就像那些没有经过加工的竹笋一样。您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呢?”嵇康接到信后,回信说:“我听说从前商纣王曾经得到一把玉环剑,佩带在身上,但他最终还是被杀了。现在我虽然没有佩带紫薇,但我也决不会像紫薇那样容易被人砍伐。我之所以不愿意做官,并不是因为我不善于做官,而是因为我不能忍受那种苟且偷安的生活方式。”于是嵇康就自杀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嵇康杀吕巽事件”。后来,司马师就派人去杀嵇康。嵇康在临刑前作了一首诗:“幽愤发胸中,安能屈法狱。终灭钟仪缨,永怀楚辞哭。”最后就投河自杀了。“郑虔樗散亦能诗”,指的是郑虔。郑虔,唐代著名诗人。他曾做过校书郎的职务。有一次,玄宗皇帝要他写一篇文章。郑虔写了一篇题为《橘录序》(即《新唐书·艺文志》所载《橘录》)的文章来献给玄宗皇帝。玄宗皇帝看到这篇文章以后,十分赞赏。于是郑虔就被封为谏议大夫。郑虔很会写诗。相传他曾经用樗(一种树)来代替笔写作文章,写了很多篇关于花草树木的文章。后来人们就用“樗散”来比喻才能不高的人。
“行歌莫近啼猿树,宦隐真堪采藻池。”这两句诗写诗人的劝勉之意。行歌,即行路歌吟的意思。啼猿树是传说中猿猴哀嚎的树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官场上应当保持清静淡泊的心情;在退隐方面则可以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
第一联写离别之情;第二联写对友人的劝慰;第三联写对友人的祝愿;第四联写对友人的祝愿。前三联写离愁别绪,后一联写友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