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遣戍未期回,捣尽寒衣无寄媒。
砧响只凭风送去,边头风又自西来。

【注解】

辽西遣戍 :在辽西边塞驻军。期回 :期约回来。捣 :捣衣,古人有“夜捣寒衣”之句。寄媒 :送信的人。

砧响 :捣衣声。风送去 :风吹着去,指把声音送到边关。

边头 :边关。自 :独自。来 :来到。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的怨诗。诗人以“捣衣”为题,抒写出征人的思妇的哀怨,抒发了对战争和战争的结束的渴望。

首句“辽西遣戍未期回”,写远戍之人尚未归来。辽西是边塞重地,这里指边疆。戍,守卫的意思。遣戍,就是派遣到边疆去驻守。未期回,意思是还没有约定回来的日子,即还没有定下来何时归家。这一句交代了出征的背景。

二句“捣尽寒衣无寄媒”,写远戍之人没有捎去妻子的信物。这两句是说,征人用所有的衣物捣成布絮,缝制了一件又一件的衣服,但都没有捎给妻子做信物。这两句话表达了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捣衣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古代女子常于秋末冬初时节,穿好衣服坐在窗前,用手将布帛揉搓至柔软,然后铺平晾晒。而男子则在一边捣衣,女子一边唱歌,歌声飘荡在四野,这就是“捣衣曲”。

第三句“砧响只凭风送去”,写征人只有依靠风来将思念传递。这里的“只凭风送去”中的“只凭”是说,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靠风来传达。砧声是民间用来捣衣的声音,它代表了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这一句表达了征人在思念妻子时只能借助自然的力量来实现与妻子之间的心灵交流。

第四句“边头风又自西来”,写边关的风又从西边吹来了。这里的“自西来”中的“自”字,可以理解为“从”,也可以理解为“向”,表示方向。这一句表达了征人在思念妻子时的心情也如同那不断吹来的风一般,无法停止。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征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辞,但每一个词句都充满了深情和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真实、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