沓嶂回峦莽不分,紫烟苍霭晚氛氲。
楼台拔地千层起,钟鼓中天四野闻。
画栋雕甍回日月,曲池伏窦定风云。
高僧尽住黄金宇,护敕并镌睿藻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1句:“沓嶂回峦莽不分,紫烟苍霭晚氛氲。”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沓嶂”指的是重叠的山峦,“回峦”则形容山势回环起伏,“莽不分”表达了山峰的连绵不绝和气势磅礴。而“紫烟苍霭”,则是对傍晚时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的生动描写。

第2句:“楼台拔地千层起,钟鼓中天四野闻。”
这里的“楼台”可能是指寺庙中的楼阁,“拔地千层起”形象地表现出楼阁之高耸入云,“钟鼓中天”则指寺庙的钟鼓声传遍天际,“四野闻”意味着声音传播到周围的田野中。

第3句:“画栋雕甍回日月,曲池伏窦定风云。”
这里用“画栋雕甍”来形容建筑物的精美装饰,“回日月”可能是指建筑结构巧妙,使得阳光和月光能够反射回屋檐下,“曲池伏窦”则可能是描绘了曲折的池塘和隐秘的洞穴,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象。

第4句:“高僧尽住黄金宇,护敕并镌睿藻文。”
“黄金宇”可能是指寺庙的宏伟与庄严,“护敕”可能指的是守护佛教戒律,“睿藻文”则指代高僧的智慧和才华。整句诗表达了寺庙作为修行之地的重要性以及僧侣在其中修行的崇高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处寺庙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深刻理解。诗人善于捕捉细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诗中的“紫烟苍霭”、“楼台拔地”、“画栋雕甍”等词汇也体现了唐诗的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