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阳大守何淹滞,独把一麾老岭陲。
不惯逢迎遭客谤,耐消皮肉救民饥。
中堂空设悬鱼索,内舍曾无问绢儿。
与尔固然殊出处,论交此日最相知。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全诗内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通读全诗,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事件,有什么重要细节和特殊意义,然后根据题目提示的“赏析”要求分析概括。
(1)“莆阳大守何淹滞”,首句交待了诗人与周氏的关系:同乡、故人;“独把一麾老岭陲”,说明周氏任太守之任,是孤身一人,远离朝廷重地,而自己则被贬谪到僻远之地。这两句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
(2)“不惯逢迎遭客谤”,“逢迎”指迎合权贵。周氏任太守,自然要迎合当道者,但结果却招来诽谤,遭到非议。这句表明诗人对周氏的同情,同时暗示出诗人自己的处境。
(3)“耐消皮肉救民饥”,周氏任太守,当然要关心民生疾苦,解决百姓的疾苦,诗人以反语的形式赞美周氏的政绩。
(4)“中堂空设悬鱼索”,周氏在府衙中堂悬挂鱼形的铜符,这是古代官员的一种仪仗,用以辟邪。但在这里却有另一层意思:“悬鱼”比喻“空挂”。诗人以此讽刺周氏只图虚名,没有实际行动。
(5)“内舍曾无问绢儿”,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内宅之中,周氏也没有询问过妻子织布的事情。“内舍”指的是周氏家中,“问绢儿”则是询问妇女之事。这里诗人用“曾”字,表示否定的语气。
(6)“与尔固然殊出处,论交此日最相知”,“论交”是指结交朋友,“殊出处”是说两人的境遇不同,“最相知”表明二人关系密切。这里诗人用典抒发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答案】
寄赠周淀山太守
莆阳大守何淹滞,独把一麾老岭陲。
不惯逢迎遭客谤,耐消皮肉救民饥。
中堂空设悬鱼索,内舍曾无问绢儿。
与尔固然殊出处,论交此日最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