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岩前无限树,繁条布叶备书经。
文字不立何所用,空留千载色青青。
【注释】
㘙(ǎn):一种山名,在今山东。
四物:指四种不同的植物。此处泛指各种植物。
繁条布叶:指树木枝叶茂盛。
色青青:指树木的颜色翠绿。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借百文岩前之树,赞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诗中用典,借《诗经》中的“菁菁者莪”来比喻树木。
首句写百文岩前的树木。“百文”是山名,在山东。这里用“百文”作为树名,是因为百文岩前有一棵大树,所以叫“百文”,而百文岩则是因山上有百文寺而得名。百文寺是北魏时创建,后唐天成二年改名为普光院,宋代改名为普宁寺。寺内有一柏树,相传是晋魏王石虎所植,高十丈二尺。后来寺院迁移,柏木也随之而去,只剩下一碑。元大德六年(1290)重修百文寺时,又从别处移来了一棵柏树,这棵柏树就成为百文寺的古柏,也成了人们赞美的对象。
次句写这棵古柏的枝叶。诗人对古柏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说它的枝叶“繁条布叶”,意思是枝叶繁多,布满整个枝干。这一句中用了两个动词“繁”和“布”,这两个动词都很贴切地表现了古柏枝叶繁密的特点。
三句中,诗人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说:“文字不立何所用,空留千载色青青。”意思是说,如果世上没有文字记载,这些树木又有什么用呢?只是白白地留下它们那青翠的枝叶而已。这里的“文字”指代的是《诗经》。
这首诗以百文寺的一棵柏树为中心,通过对百文寺柏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古柏的喜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于文字作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