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路绕南山坳,上有古枫千尺高。
绝壁侵云入杳冥,盛夏六月长风䬞。
种之何年不知数,铁干阴森老烟雾。
山翁梵客坐不归,碧蕊香脂满山路。
忆昔山头十万松,根株硉兀颜色同。
官家艨艟斩伐尽,深山大泽千年空。
即今朴簌杂茅苇,疁火爇之衰草风。
呜呼眼前世事日堪惜,重思老干高冥蒙。

【注释】

清溪路:指通往山中的山路。南山坳:山坳,即山间的低洼处。古枫行:指写山中古枫的诗篇。

绝壁:极高的山崖。侵云:直上入云。杳冥:深远幽暗。种之何年:种下这些树木是什么时候的事?铁干:指枫树坚硬的树干。阴森:阴沉恐怖。老烟雾:树荫笼罩,使空气变得潮湿而寒冷,有雾气弥漫的样子。山翁梵客:指山上的僧人和修行者。坐不归:坐着不肯回去。碧蕊香脂:形容枫叶的颜色和香气。碧,绿色;蕊,花心;香脂,指枫叶的香气像油一样。

官家:指官府。艨艟(méngchōng):古代大船。斩伐尽:砍伐得非常干净。深山大泽:深山和大湖。

今:如今。朴簌杂茅苇:粗疏杂乱地长着茅草、芦苇等。疁火爇(ruò)之衰草风:用火烧枯草时发出的风声。

世事:人间之事。日堪惜:每一天都值得惋惜。重思:再次思考。高冥蒙:指高大而阴暗的树木。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深山之中生长着千年古枫,其高大、古老、孤独,令人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苍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首句“清溪路绕南山坳”,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环绕在青山之中的景象。这里的南山坳是指一座山峰上的山坳,清溪路则是指通往山上的路。

第二句“上有古枫千尺高”,进一步描绘了古枫的高大。千尺高则表明了古枫的生长速度之快,生命力之强,同时也体现了自然之美。

第三句“绝壁侵云入杳冥”,描述了绝壁的陡峭和高耸入云,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杳冥则暗示了古枫生长在深深的山谷之中,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干扰。

第四句“盛夏六月长风䬞”,描绘了盛夏时节,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䬞则是指风吹过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

第五句“种之何年不知数”,表达了诗人对于古枫生长时间的感慨。种之何年表示无法确定古枫生长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年。

第六句“铁干阴森老烟雾”,描述了古枫的树干坚硬,树冠遮天蔽日,形成一片浓密的烟雾,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

第七句“山翁梵客坐不归”,描绘了山中的僧人和修行者常常坐在山中,不愿离去的情景。他们在这里寻找内心的宁静,远离尘世的喧嚣。

第八句“碧蕊香脂满山路”,描绘了枫叶的颜色和香气,让人仿佛闻到了枫叶的香味。

第九句“忆昔山头十万松”,回忆过去山上有十万株松树的景象,与现在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十句“根株硉兀颜色同”,描述了过去的松树根株粗壮,颜色相同,与现在的松树相比显得更加沧桑。

第十一句“官家艨艟斩伐尽”,描绘了官府曾经下令砍伐所有的树木,只留下了一些残存的树桩。这一事件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

第十二句“深山大泽千年空”,描绘了深山和大湖被砍伐后变得空旷无物的场景,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给大自然带来的灾难。

第十三句“即今朴簌杂茅苇”,描述了现在的山林里长满了杂草和芦苇等植物,与过去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十四句“疁火爇之衰草风”,描述了用火焚烧枯草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

第十五句“呜呼眼前世事日堪惜”,感叹眼前的人世间的事情每天都值得惋惜。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忧虑。

第十六句“重思老干高冥蒙”,表达了诗人对古枫老干高大而阴暗的形象进行重新思考,从中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