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斸苓暮采薇,白日忽落苍烟飞。
荷锸归来倚深竹,落花清露香人衣。
我家阿咸颇解事,提笼远自江城至。
肘后三千禁架方,囊中数卷轩辕记。
眼前孺子总纷纷,少年提领争如君。
何当共尔寻仙去,采药天台卧白云。

【注释】

⑴采药:指采集山中药物。行:步行,行走。赠:赠送。族子:指同宗族的子弟,这里指作者的侄子铭孺。

⑵斸苓:一种可入药的植物。薇:一种可入药的草本植物。

⑶苍烟:形容天色昏暗。

⑷荷锸(chā):扛着锄头。锸,古代农具之一。

⑸倚:靠在、靠倚。深竹:高而茂密的松竹丛中。

⑹落花:指飘落的花。清露:指新鲜的露水。香:气味芬芳。人衣:人的衣裳,指衣服上沾有花香。

⑺我家:我的家里。阿咸:作者的侄子铭孺的乳名或表字。

⑻提笼:提着鸟笼,这里比喻带着书卷。江城:指家乡江州。

⑼肘后:指随身携带的地方;肘后的囊袋里。三千禁架方:三千卷珍贵的藏书。禁架方,指收藏图书之处。

⑽轩辕:传说黄帝曾乘黄龙升天,因称黄帝为轩辕氏。这里指黄帝的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读书、乐道不倦。”

⑾眼前:指眼下,眼前所见。孺子:指年轻一代的人。纷纷:众多的样子。

⑿少年:年轻人。提领:带领、引领。争:都争着要做某件事。如君:像您一样。

⒀何当:何日,哪一天。尔:你。

⒁共尔:与你一起。寻仙去:去寻找仙人。仙:神话中的长生不死者,这里指道士。

⒂天台:浙江天台山,是道教名山之一。卧白云:指在山上隐居,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赏析】

《采药行赠族子铭孺》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精炼的语言,刻画了铭孺的形象,表现了他与祖辈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朝出斸苓暮采薇”,描绘了铭孺每日辛勤劳作的场景。他早晨出去采集药材,晚上回来继续劳作。这里的斸苓和薇草都是常见的药材,象征着铭孺的生活艰辛与对医术的执着追求。

次句“白日忽落苍烟飞”,则是对天空景色的描绘,暗喻铭孺的生活节奏之快,仿佛白昼突然消逝,只剩下苍茫的烟雾在空中飘荡。这里的苍烟,既是对天气的描述,也隐喻了铭孺生活的忙碌与紧张。

接下来两句“荷锸归来倚深竹,落花清露香人衣”,描绘了铭孺回家后的情景。他扛着锄头,疲惫地回到深竹丛旁的小屋里休息。落花和清露洒在他的衣裳上,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铭孺勤劳朴实的品质。

接下来的四句“我家阿咸颇解事,提笼远自江城至”以及“肘后三千禁架方,囊中数卷轩辕记”,则进一步展现了铭孺的才华和学识。他的家族中有许多懂医术的人,而他自己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得益于他对书籍的热爱和钻研。这里的“禁架方”和“轩辕记”分别指的是黄帝的书和传说中的黄帝的故事。这些典故既体现了铭孺对传统知识的尊重和继承,也表达了他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最后两句“眼前孺子总纷纷,少年提领争如君”以及“何当共尔寻仙去,采药天台卧白云”,则表达了诗人对铭孺的期许和祝愿。他认为眼前的年轻人都忙于功名利禄之事,而铭孺却能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他期望铭孺能与他一起寻找仙人,过上隐居山林、享受自然的生活。这里的“何当”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铭孺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对他品质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家族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以及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即追求简朴的生活,注重精神和道德的修养,而非追求功名利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