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咢口不可张,唯唯之颔食万羊。
又闻毅面不可示,胁肩而笑富千驷。
始信有躬忌太直,始叹有心不蚤匿。
世平不数夷门生,诸侯今贱小臣稷。
读书岂愿终岩阿,骨体其如不媚何。
安国灰中心漫在,陵阳石里泪应多。
平原不起钟期谢,知己未逢车孰下。
纵心且复事欢游,蹙额谁能念婚嫁。
西爽朝来无日无,碧云邀我泛春湖。
知非五十今年是,蚤晚裁书谢畏途。
注释:
吾闻咢口不可张:我听说嘴巴紧闭的人是不能随便说话的。
唯唯之颔食万羊:只是点头哈腰地应付万头羊群。
又闻毅面不可示,胁肩而笑富千驷:又说脸上不能表现出来,只是耸肩笑着,富足得像拥有上千辆车。
始信有躬忌太直,始叹有心不蚤匿:这才相信做人要懂得避讳直言,否则会有危险。
世平不数夷门生,诸侯今贱小臣稷: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像夷门先生那样隐居山林的人,现在的诸侯们都把大臣当作小臣看待。
读书岂愿终岩阿,骨体其如不媚何:我读书难道是为了追求隐士的生活吗?我的骨相恐怕不会迎合世俗的喜好吧!
安国灰中心漫在,陵阳石里泪应多:范恬的骨灰已经埋在了荒野之中,他流下的泪水也一定很多吧。
平原不起钟期谢,知己未逢车孰下:没有遇到像钟子期一样的知音,也没有遇到像伯牙一样愿意载他的车子的人。
纵心且复事欢游,蹙额谁能念婚嫁:放开心胸去游乐享受生活吧,谁还能顾及婚姻大事呢?
西爽朝来无日无,碧云邀我泛春湖:早晨的天空湛蓝清澈,白云缭绕,邀我一起泛舟于春湖之中。
知非五十今年是,蚤晚裁书谢畏途:知道自己年岁已高,但幸好现在还不算太老,早晚还有机会写书。
赏析:
《狂歌行》是一首抒发诗人感慨愤懑之情的诗作。首联“吾闻咢口不可张,唯唯之颔食万羊”,诗人用典说明说话要谨慎,因为“咢口”指口含玉璧,玉璧是古代贵族才能使用的器物,因此说话要谨言慎行,否则会招来祸患。颔联“又闻毅面不可示,胁肩而笑富千驷”,进一步指出,如果一味谄媚奉承,即使面对权势者也要装出笑脸,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尊严为代价来满足对方的需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行为的强烈反感。
接下来四句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始信有躬忌太直,始叹有心不蚤匿。”诗人开始认识到做人要有原则,不能一味地曲意逢迎;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内心始终不愿意隐匿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里的“躬”指的是自己,“忌”是指忌讳,“心”则是诗人的心声。
接下来的八句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与讽刺。诗人通过对诸侯、大臣等不同身份人物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腐败与虚伪。他认为,在世道平和的时候,那些隐士们并不会受到重视;而在诸侯们看来,大臣们也只不过是他们手下的小臣而已。这种颠倒黑白的社会现象让诗人感到痛心疾首。
接下来六句则转向了诗人自己的生活。他并不满足于隐居山林的生活,而是渴望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他无法找到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也无法找到愿意载他一程的车子。这句中的“车孰下”既指代了驾车之人,也隐喻了诗人自己的处境。
最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展望。他希望能够放开心扉去享受生活,不再为婚姻大事所困扰。这里的“蹙额”则暗示了他内心的忧虑与焦虑。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以及他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