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沃新苗翠已痕,石溪曲曲正流浑。
千山淑气开南楚,十里莺声自一村。
未有涓埃沾白屋,漫留灯火照黄昏。
罗施升斗还叨窃,惭问湘累万古魂。
宣风馆用阳明先生韵
雨沃新苗翠已痕,石溪曲曲正流浑。
千山淑气开南楚,十里莺声自一村。
未有涓埃沾白屋,漫留灯火照黄昏。
罗施升斗还叨窃,惭问湘累万古魂。
注释:
宣风馆: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处名胜。
宣风馆用阳明先生韵:指在宣风馆这个地方吟诗作对。
雨沃:被雨水淋湿。
新苗:刚种下的幼苗。
翠已痕:绿意盎然的样子。
石溪:山间清澈的小溪。
曲曲:弯弯曲曲。
南楚:指南方的楚国。
莺声:黄莺的叫声。
涓埃:细微的尘埃。
白屋:古代贫苦百姓的住所。
罗施:一种植物,这里比喻为罗网。
升斗:古代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
湘累:屈原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宣风馆吟咏自然景色而作。全诗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雨后山野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雨沃新苗翠已痕”,描绘了春雨滋润下的新苗呈现出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翠已痕”形象地表达了新苗被春雨滋润后呈现出的翠绿色彩,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次句“石溪曲曲正流浑”,则转向描写石溪的水流状态。这里的“曲曲正流浑”形象地描绘出石溪的水流蜿蜒曲折、水流湍急的特点,给人一种壮美的感受。
第三句“千山淑气开南楚”,则是进一步扩展了对南楚大地的描述。这里的“淑气”指的是春天的气息,“千山”则是指南楚大地上的群山。诗人通过对南楚大地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美丽景色。
第四句“十里莺声自一村”,则转向描写了一个具体的村落景象。这里的“莺声”指的是黄莺的啼叫声,“十里”则表示距离较远,但依然能清晰地听到黄莺的歌声。这里的描写既表现了村落的美丽,又增添了诗意。
“未有涓埃沾白屋,漫留灯火照黄昏”两句,则转向对诗人自身的思考。这里的“涓埃”指的是微尘,“白屋”则是指贫苦百姓的住所。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那些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怀,以及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
最后一句“罗施升斗还叨窃,惭问湘累万古魂”,则是对诗人自己的感慨。这里的“罗施升斗”指的是一种植物,“还叨窃”则表示这种植物被采摘后仍然留在原地。诗人通过对这植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宣风馆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