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霜更繁,鸟啼夜方寂。
徘徊不能寐,起行见明月。
达人伤逝波,志士感徂节。
冲怀在潜渊,修轨绝尘绁。
人生大化中,飘萧风底叶。
岂无好容华,百年终变灭。
及时且行乐,无为长太息。
【解析】
此诗写景抒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木落霜更繁,鸟啼夜方寂。”首联点明时令,交代季节为深秋。“木落”指树叶凋落,“霜更繁”指寒气逼人,可见时间是深秋之末。“鸟啼夜方寂”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图,鸟儿的啼鸣和夜晚的寂静形成对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时间之快、秋天之速,也暗示着诗人心中之忧闷。接下来,“徘徊不能寐,起行见明月。”“徘徊”二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不能寐”说明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见明月”则是在月下徘徊的结果。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也表现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达人伤逝波,志士感徂节。”这两句诗以“达人”“志士”分别指代诗人自己与陶渊明。“达人”即通达之人,这里指有识之士;“志士”即有壮志之人,这里指陶渊明。“达人伤逝波”指诗人看到江水的流逝,感叹生命短促。“志士感徂节”指陶渊明看到岁月如梭,感叹生命的短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有识之士陶渊明的赞美和敬仰。接着,“冲怀在潜渊,修轨绝尘绁。”“冲怀”即心胸豁达,“潜渊”指内心的平静;“修轨”即遵循规矩,“绝尘绁”指超脱世俗。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的境界。接下来,“人生大化中,飘萧风底叶。”“人生大化中”,指人生的短暂和渺小。“飘萧风底叶”则比喻人生像风吹下的落叶一样飘摇不定,难以把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无奈的心情。最后,“岂无好容华,百年终变灭。”“岂无”即怎能没有,“容华”指容貌美好,“百年终变灭”则表示容貌的美好最终都会消逝。这两句诗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无奈。最后,“及时且行乐,无为长太息。”“及时”即抓住时机,“且行乐”指趁现在的时光去尽情享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快乐生活的思想。综上所述,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快乐生活的主旨。
【答案】
译文:树叶飘落,霜露更加浓重,鸟儿啼叫,夜色显得更加寂静。我徘徊难眠,起床看见明亮的月亮。通达的人会伤悼逝去的年华,志士
会感叹生命的短暂。心性豁达,遵循规矩,超脱世俗。人生在宇宙间只是一瞬间,如同飘动的树叶。难道没有容颜美好的女子吗?
百年之后她们终究会消逝。不要因为悲伤而叹息太久,抓紧时间尽情欢乐吧!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与陶渊明饮酒时所作,表达了他
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首联写景,以深秋之景烘托诗人的内心。“木落霜更繁”写树木已经
凋零,寒气逼人,可见时间是深秋之末。“鸟啼夜方寂”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图,鸟儿的啼鸣和夜晚的寂静形成对比。这两句诗
写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时间之快、秋天之速,也暗示着诗人心中之忧闷。接下来,“徘徊不能寐,起行见明月。”“徘徊”二字表现
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不能寐”说明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见明月”则是在月下徘徊的结果。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
寂寞之感,也表现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下来,“达人伤逝波,志士感徂节。”“达人”即通达之人,这里指有识之士;“志士”
即有壮志之人,这里指陶渊明。“达人伤逝波”指诗人看到江水的流逝,感叹生命短促。“志士感徂节”指陶渊明看到岁月如梭,感叹
生命的短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有识之士陶渊明的赞美和敬仰。接着,“冲怀在潜渊
,修轨绝尘绁。”“冲怀”即心胸豁达,“潜渊”指内心的平静;“修轨”即遵循规矩,“绝尘绁”指超脱世俗。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追
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的境界。接下来,“人生大化中,飘萧风底叶。”“人生大化中”,指人生的短暂和渺小。“飘萧风底叶”则比
喻人生像风吹下的落叶一样飘摇不定,难以把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无奈的心情。最后,“岂无好容华,百
年终变灭。”“岂无”即怎能没有,“容华”指容貌美好,“百年终变灭”则表示容貌的美好最终都会消逝。这两句诗强调了时间的
无情和人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无奈。最后,“及时且行乐,无为长太息。” “及时”即抓住时机,“且行乐”指趁现在
的时光去尽情享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快乐生活的思想。综上所述,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
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快乐生活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