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五大夫,秦官不足喜。
钟陵苍髯翁,樵爨供军垒。
谁似北山九老人,山深散诞衡门里。
霜颜铁骨饱风霜,枕流漱石馨兰芷。
从教宇内劫灰飞,商山肥遁留黄绮。
生来甲子今几换,难从绛县论年纪。
九老相依一主人,少从嬉戏晚逾亲。
湎云伴月同形影,不知谁主更谁宾。
朴野支离忘姓氏,却因昵好更呼名。
我观主人有贞骨,磊砢正与宾相直。
不爱翩翩桃李华,尝怀凛凛霜柯色。
耆英得九似香山,海内闻声更相集。
佳晨萧爽八月中,张筵皓魄光膧胧。
主人爱客赋嘉树,客子钦贤赋角弓。
李生倚醉为起舞,忽发清音长啸翁。
啸翁矫矫人中龙,龙吟激荡来天风。
顷刻霱云车盖聚,麟湖双珠光歘吐。
九老初筵静不哗,抗坠低昂亦飙举。
分明仙侣宴良常,平乐西园何足数。
风尘聚散会难期,九老臭味无差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北山草堂与诸子分赋九松并纪席中胜事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8句:
秦山五大夫,秦官不足喜。
- 秦山五大夫:指五位在秦朝做高官的人。
- 秦官不足喜:即使身处高位也不足以令人欢喜,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不满。
第9-24句:
钟陵苍髯翁,樵爨供军垒。
- 钟陵苍髯翁:形容一个苍老而胡须浓密的老人,钟陵可能是地名。
- 樵爨供军垒:老人为军队提供柴火做饭,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第25-30句:
谁似北山九老人,山深散诞衡门里。
- 北山九老人:可能是指隐居在北山的九位老人。
- 山深散诞衡门里:形容他们的隐居生活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
第31-35句:
霜颜铁骨饱风霜,枕流漱石馨兰芷。
- 霜颜铁骨饱风霜:形容他们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历经风霜的经历。
- 枕流漱石馨兰芷:在清流旁洗刷、在岩石上沐浴,享受自然的清新。
第36-43句:
从教宇内劫灰飞,商山肥遁留黄绮。
- 劫灰飞:比喻战乱或动乱的时代。
- 商山肥遁:商山四位隐士,这里用来形容那些选择退隐的人。
第44-47句:
生来甲子今几换,难从绛县论年纪。
- 甲子:中国古代干支纪年的一种方法,每六十年为一个周期。
- 绛县论年纪:无法通过年龄来衡量人的品德和智慧。
第48-53句:
九老相依一主人,少从嬉戏晚逾亲。
- 九老相依:形容九位老人相互扶持,共同生活。
- 少从嬉戏晚逾亲:年轻时一起玩耍,随着岁月的增长感情更加亲密。
第54-58句:
湎云伴月同形影,不知谁主更谁宾。
- 湎云伴月:形容月光下云彩的变化。
- 形影:这里指影子,比喻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 谁主更谁宾:形容双方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主仆之分。
第59-73句:
朴野支离忘姓氏,却因昵好更呼名。
- 朴野支离:形容人的生活简朴而朴实。
- 昵好:亲近喜欢的人,这里是对朋友或伙伴的亲昵称呼。
- 呼名:以名字相称,表示亲切和熟悉。
第74-80句:
我观主人有贞骨,磊砢正与宾相直。
- 贞骨:指坚强不屈的品质。
- 磊砢:形容品格正直,坚定不渝。
- 宾相直:与主人的性格和品质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81-86句:
不爱翩翩桃李华,尝怀凛凛霜柯色。
- 翩翩桃李华:形容人的美丽和风采。
- 凛凛霜柯色:形容树木在寒冷中的坚韧和美丽。
第87-90句:
耆英得九似香山,海内闻声更相集。
- 耆英得九:形容一群杰出的人物聚在一起。
- 香山:指白居易晚年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 海内闻声更相集:全国各地都听到了这个消息,纷纷前来参加。
第91-98句:
佳晨萧爽八月中,张筵皓魄光膧胧。
- 八月中:八月十五中秋节。
- 皓魄光膧胧:明亮的月光下,星星点点的光辉显得朦胧而神秘。
- 张筵:摆开宴席。
第99-102句:
主人爱客赋嘉树,客子钦贤赋角弓。
- 赋嘉树:客人为赞美主人种植的大树而作诗。
- 赋角弓:客人为表达对主人的敬仰而作歌咏。
第103-106句:
李生倚醉为起舞,忽发清音长啸翁。
- 李生:指宴会上的一位宾客。
- 倚醉为起舞:在酒醉中跳舞。
- 长啸翁:突然发出长长的啸声的老人,形象地描绘了宴会的气氛。
第107-112句:
啸翁矫矫人中龙,龙吟激荡来天风。
- 矫矫人中龙:形容老人像龙一样矫健有力。
- 龙吟激荡来天风:形容宴会上气氛热烈,如同龙在天上咆哮。
第113-121句:
顷刻霱云车盖聚,麟湖双珠光歘吐。
- 霱云车盖聚:瞬间云雾缭绕,车辆汇聚。
- 麟湖双珠光歘吐:形容宴会上光彩夺目,犹如两颗璀璨的宝石。
第122-130句:
九老初筵静不哗,抗坠低昂亦飙举。
- 九老初筵静不哗:初次举行的宴会上,大家保持安静,没有喧哗。
- 抗坠低昂亦飙举:即使是不同的人,也能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如狂风般挺拔。
第131-138句:
分明仙侣宴良常,平乐西园何足数。
- 仙侣宴良常:形容宴会如同神仙般的聚会。
- 平乐西园何足数:平乐西园这样的场所怎能与之相比。
结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北山草堂的热爱以及与诸子的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