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眼龌龊安能知,一时千载长相思。
【注解】
九松:指唐代诗人陈子昂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破山前三百里,一雨便成江。竹暗鸣廊静,苔深古道荒。” 北山草堂:即沈宪的别墅名。沈宪(764~829),唐代文学家、诗人。字孝穆,越州会稽人。历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等职,官至吏部侍郎。其诗以清丽为主,与刘长卿并称“沈刘”。集:《文苑英华》卷八五七载其《自叙》云:“吾本好学,而性不逮,既无师友奖诱,又乏前辈指诲,故虽勤苦而功业未就,年过四十,犹无所成。”分赋:分摊着赋诗。《文苑英华》卷八五七载其《自叙》:“每岁大闲月,则命左右取史及诸书之暇者,以次读之,或因事感发,或见物兴咏,辄形于咏歌,皆为四韵,谓之‘分赋’。” 纪席:记宴席。胜事:值得称道的事情。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是诗人和诸子在沈宪北山草堂宴会上分韵赋诗时所作。
开头二句:“世眼龌龊安能知,一时千载长相思。”意思是说,世人的眼光狭隘粗俗,哪里懂得这种高尚的思想感情呢?这种思想感情是超越时间空间,与天地共存的。作者用两个“安能”来强调这种思想感情的伟大,用一个“长”字来表示这种思想感情的永恒不变。这两句是全篇的总纲。下面四句就是围绕这一总纲展开的。
第一联写诗人的情怀。“世眼龌龊”,用反语,说明世人眼光短浅,庸俗鄙俗。“安能知”,用反问,说明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相思”,指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指自己对友人的怀念。第二联写宴席上的盛况。“一时千载”,用夸张手法,说明宴会盛大豪华,影响深远。“相思”与前面的“安能知”遥相呼应,表明诗人的情怀是深沉的。第三联写宴席上的景物。“九松”点出了宴席上的景物。“北山草堂”是沈宪的别墅名,这里指宴席所在的场所。“分赋”,指分摊着赋诗,即分韵赋诗。第四联是结语,也是总结全文的句子。“胜事”指宴席上的盛况和宴席上的种种美好事情。“长相思”与前面的“世眼龌龊”遥相呼应,表明自己的情怀是长久不渝的。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含义深刻。诗人用反语和夸张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