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溪路接仙源,渔郎系舟老树根。
望海楼台浮远市,开门湖水落清尊。
珠光弄月寒丹室,石气酣云暖药园。
闻说铁仙曾此宿,吹箫清夜洞庭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句运用的手法以及效果,最后根据内容和手法来赏析诗句。“玉山溪路接仙源”、“渔郎系舟老树根”这两句写景,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和所见之景。“望海楼台浮远市,开门湖水落清尊”这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珠光弄月寒丹室,石气酣云暖药园”这两句写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闻说铁仙曾此宿,吹箫清夜洞庭翻”这两句写景,运用了想象联想的写作方法,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

玉山溪路与仙源相接,渔人驾着船停泊在老树根旁。眺望远方的海市蜃楼映照在水面之上,门洞敞开的湖水荡漾着月光。

珠光映照着明月,如同丹室中闪烁的珠光;石气的氤氲仿佛使药园更加温暖。听说那位仙人曾经在此栖息,夜晚吹起箫声,洞庭湖上的波涛翻滚如山。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游历浙江时所作。诗人在杭州逗留期间,游览了西湖十景中的六处名胜古迹。诗以《楚辞》中的“西施宜笑而不宜媚,蛾眉不画而长翠”,点明自己的审美取向。“玉山溪路接仙源”,是说西湖一带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渔郎系舟老树根”,写出了渔人在西湖边打鱼的艰辛。“望海楼台浮远市,开门湖水落清尊”,描写了诗人登上望海楼眺望远处城市景象,欣赏到西湖的美丽景色后,情不自禁地打开窗户,观赏那澄澈的西湖水,心情舒畅,神清气爽。“珠光弄月寒丹室,石气酣云暖药园”,是说月下西湖波光粼粼,宛如丹室中珠光闪闪;云气缭绕的石屋犹如暖意融融的药园。“闻说铁仙曾此处宿,吹箫清夜洞庭翻”,是说传说有一位仙人曾在此地住宿过,夜晚吹箫时,洞庭湖上掀起了巨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