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春涛万里看,泠泠清啸五云端。
飞流倒泻三千尺,峭壁中分十八盘。
风细幡幢朝贝阙,月明鸾鹤下星坛。
寻仙吾欲成长往,天柱峰头好挂冠。
【注释】
登岱 其五:这是一首写泰山的诗。岱:泰山。
陆海春涛万里看,泠泠清啸五云端:泰山上覆盖着茫茫云海,远处传来阵阵清啸声。泠泠(liīn):清凉的声音。
飞流倒泻三千尺,峭壁中分十八盘:飞瀑从高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形成了长达三千尺的瀑布。十八盘:指通往南天门的险峻山路。
风细幡幢朝贝阙,月明鸾鹤下星坛:微风吹动旗帜,朝拜玉皇大帝的殿堂;皓月当空,有鸾鹤飞翔在星辰之中,似乎在迎接仙人的到来。
寻仙吾欲长往,天柱峰头好挂冠:我渴望寻找仙人,永远居住在这高耸入云的天柱峰顶上,将我的官帽挂在山峰的最高处。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登上泰山顶峰后所见景色,表现了他向往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情怀。
首联写泰山之景,“陆海春涛万里看,泠泠清啸五云端”。泰山巍峨屹立于齐鲁大地之上,它横跨在广阔的海面上,远眺东海之滨。那层层叠叠的山峦仿佛是大海中的波澜,浩渺无际。而在这万顷波涛中,又有如箫管一般的声音,在云端回荡。这声音来自何处呢?原来那声音是从山巅传来的。“泠泠清啸”,即指此。
颔联写泰山之险,“飞流倒泻三千尺,峭壁中分十八盘”。这泰山之巅,飞瀑直下三千尺;山势陡峭,峭壁上的石径分成十八盘。诗人由远及近,由虚而实地描绘了泰山之巅的自然景观。其中,“飞流倒泻”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瀑布之壮观。“峭壁中分十八盘”,又写出了泰山攀登的艰难。
颈联写泰山之景,“风细幡幢朝贝阙,月明鸾鹤下星坛”。诗人在这里以神话传说为依据,想象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他看到那飘拂的旗帜随风招展,好似向玉皇大帝的殿堂致敬。皓月当空,有鸾鹤在空中飞翔,它们似乎是在迎接仙人的到来。
尾联写诗人的心愿,“寻仙吾欲长往,天柱峰头好挂冠”。我渴望能够寻找到那位仙人,永远居住在这高耸入云的天柱峰顶上。我将把官帽挂在这座山峰最高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永久标志。
此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泰山壮丽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泰山的险峻和神奇,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神仙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