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自徘徊,迢遥与愁接。
照见西林秋,疏疏落寒叶。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信息,如“光阴自徘徊”“迢遥”“寒叶”等,进行理解与分析。同时要注意赏析,要能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来展开,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光阴自徘徊”,时光的流逝总是那么地令人惆怅、不安。诗人用“徘徊”一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自己无法摆脱内心烦恼的无奈和惆怅。
“迢遥与愁接”,遥远的距离与自己的忧愁相互连接。“迢遥”指遥远的地方,“愁”即忧愁。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距离和愁苦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内心的忧郁之情。
“照见西林秋,疏疏落寒叶”,月光映照在西林之上,稀疏的落叶随风飘落。“西林”为树林之意,“疏疏落”为稀疏落下的意思,“寒叶”为秋天特有的景象,诗人通过写月光照在树林上,使树木上的叶子都稀疏落下,从而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答案】
示例一:
对月
光阴自徘徊,迢遥与愁接。
照见西林秋,疏疏落寒叶。
译文译文注释赏析
光阴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惆怅不安。
(光阴)岁月;(徘徊)无目的地游荡。
远方和我的忧愁相交织。
西林,即树林;秋,指秋天。
月光映照在树林上,稀疏的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赏析:
首联点明时间是夜晚,以“光阴自徘徊”起兴,暗喻自己因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郁郁寡欢、心烦意乱的心情。“迢遥”二字既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感,又写出了他身处异地、远离故乡的凄凉心境。第二句“迢遥与愁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寂寞之感。“愁”,本义指忧愁、痛苦。“迢遥”是说远离家乡,身在他乡。“愁”字在这里是借代词。所以,这一联的意思是:时光流逝得很慢,我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情非常沉重、忧郁,好像与忧愁紧紧相连似的。第三句“照见西林秋”,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月亮高悬夜空,洒下银白色的月光,照亮了树林的上空,也照亮了树林里的落叶。“西林”是指树林;“寒叶”指的是被风吹落的树叶,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这一联的意思是:月光照耀着树林里的树木,树上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第四句“疏疏落寒叶”,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面。意思是:树枝稀疏地挂满了寒叶,一片萧索、冷清的景象。这四句诗,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描写了作者孤独寂寞、忧郁惆怅的心情,并烘托出凄清冷清的月夜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清奇。
示例二:
对月
光阴自徘徊,迢遥与愁接。
照见西林秋,疏疏落寒叶。
译文译文注释赏析
岁月流转不定,我独处异乡,满怀愁绪。
(光阴)时间、岁月;(徘徊)无目的、无方向地闲逛;
(迢遥)形容距离遥远;(愁)忧伤、悲伤。
月光照射在西林上,稀疏的枝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落叶,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
点评:
这首诗以“对月”为题,通过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郁郁寡欢、心烦意乱的心情。首联以“光阴自徘徊”起兴,暗喻自己因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郁郁寡欢、心烦意乱的心情。“迢遥与愁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寂寞之感。“愁”字在这里是借代词。所以,这一联的意思是:时光流逝得很慢,我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情非常沉重、忧郁,好像与忧愁紧紧相连似的。第二联“照见西林秋”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月亮高悬夜空,洒下银白色的月光,照亮了树林的上空,也照亮了树林里的落叶。“西林”是指树林;“寒叶”指的是被风吹落的树叶,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这一联的意思是:月光照耀着树林里的树木,树上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第三联“疏疏落寒叶”,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面。意思是:树枝稀疏地挂满了寒叶,一片萧索、冷清的景象。这四句诗,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描写了作者孤独寂寞、忧郁惆怅的心情,并烘托出凄清冷清的月夜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