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渺渺浩无涯,天汉云收月上时。
万里乾坤开宝镜,一川波浪浸琉璃。
珠帘似卷水晶殿,仙桂浑飘太液池。
坐到更深风露冷,数声惊鹊起高枝。

《石潭秋月》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与情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沉感叹。

诗句解析:

  1. “碧潭渺渺浩无涯”:描述的是石潭(或说是月亮)清澈明亮,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
  2. “天汉云收月上时”:天汉指的是银河,这里的“月上”指的是月亮高悬于天际。这句诗描绘了当夜幕降临,银河逐渐消失,月亮升起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而祥和之感。
  3. “万里乾坤开宝镜”:形容月亮照耀下,整个世界都仿佛被照亮了一般,宛如一面宝镜,映射出人间的繁华与壮丽。
  4. “一川波浪浸琉璃”:描述了月光下,江水波光粼粼,像是被一层透明如琉璃般的光泽所覆盖,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
  5. “珠帘似卷水晶殿”:比喻石潭或说是月亮的光辉如同珍珠般璀璨夺目,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座由晶莹剔透的水晶制成的宫殿之中。
  6. “仙桂浑飘太液池”:这里可能是指月亮下的桂花树,其香气四溢,飘散在空中,让人联想到仙境一般的美好景象。
  7. “坐到更深风露冷”:表达了诗人独自坐在石潭边,随着夜色越来越深,感受到秋风和露水的寒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
  8. “数声惊鹊起高枝”:描写了夜幕下,几只喜鹊因惊吓而突然飞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增添了一丝生动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石潭或说是月亮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诗人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将月亮比作大海、宝镜、水晶殿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声音来增添画面的生动感,如“数声惊鹊起高枝”,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活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与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