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尊寻径迹,鼓棹破江烟。
感此浮云事,焉知赤壁年。
渚风吹水立,山月入窗悬。
一片凄凉色,无人不可怜。
【注释】
1.王伯固:即苏轼,时为密州太守。
2.移尊:把酒樽移到近水边的位置。
3.寻径迹:寻找当年曹操过江的小路。
4.鼓棹:击桨。
5.焉知赤壁年:哪里知道这赤壁已经存在了多少年?
6.渚(zhǔ)风:水边的风。
7.山月:指天上的月亮。
8.一片凄凉色:一派凄凉的色彩。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古迹赤壁的七律。诗人以豪迈的气概和深邃的思想,对赤壁胜景进行了赞美,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游赤壁的情景。他先移尊到水边,然后沿着小道去寻找曹操当年过江的路。这里“移尊寻径迹”,是说诗人想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接着两句写诗人在赤壁游览时的所见:“鼓棹破江烟”。这里的“破”字用得极为贴切生动,写出了江面上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
三、四句转入写景。诗人站在赤壁矶头,面对着浩渺的长江,面对滚滚的江流,不禁想到曹操当年在此地大败曹军,从而感慨万千。他感叹:“感此浮云事,焉知赤壁年?”浮云易散,而曹操在这里留下的英雄业绩却永远流传着。“浮云事”与“赤壁年”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深刻理解。
五、六句写景入情。此时,正值深秋,江上的水风吹在身上,使人感到阵阵寒意;远处山上的月亮高挂在天空上,倒映在水中,犹如悬挂在空中一般。这几句景物描写,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意境高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尾联写景抒怀。诗人站在赤壁矶头,眺望着眼前这片景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凄凉之情:“一片凄凉色,无人不可怜。”这里的“一片凄凉色”既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也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这一画面,将赤壁的美丽与荒凉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历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