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石连鳌事有不,苍茫天地总轻沤。
乘潮夜觉星河覆,破浪时惊日月流。
百谷龙蛇归大壑,空王香火属孤洲。
邀僧施食龙窥钵,拄杖看云蜃结楼。
老蚌戏珠宵出浪,文鲀吹雾昼迷舟。
傍通异域应无数,咫尺神山若可游。
坐想飞仙乘蹻去,行逢老衲借杯浮。
如来若许亲摩顶,愿得诛茅最上头。
【诗句释义】
- 洛伽山:指洛迦山,是佛教中的一座名山。
- 驱石连鳌事有不:驱石连鳌,指在洛迦山上修炼成仙。事有不,表示事情没有成功。
- 苍茫天地总轻沤:苍茫,形容天空广阔无边。轻沤,比喻洛迦山顶上的白云。
- 乘潮夜觉星河覆:乘潮夜觉,形容在洛迦山顶上观赏星空的感觉。星河覆,形容星光闪烁如同银河覆盖在头顶。
- 破浪时惊日月流:破浪,形容海浪拍打在洛迦山顶上。惊日月流,形容海浪的波涛壮观如日月倒流。
- 百谷龙蛇归大壑:百谷,指各种农作物。龙蛇,形容农作物丰收的景象。归大壑,比喻各种农作物都被收进了洛迦山顶的大壑中。
- 空王香火属孤洲:空王,指佛祖。香火,指佛教中的香烟缭绕。属孤洲,指洛迦山顶上的香火缭绕如孤洲上的云雾。
- 邀僧施食龙窥钵:邀僧,邀请僧人来洛迦山参加聚会。施食,指施放食物给众生。龙窥钵,形容僧人在洛迦山顶上享用美食的情景。
- 拄杖看云蜃结楼:拄杖,手持拐杖。云蜃结楼,指洛迦山顶上的天空出现了云朵和海市蜃楼交织的景象。
- 老蚌戏珠宵出浪:老蚌,指年老的蚌。戏珠,形容蚌壳内的珍珠在水中闪烁。宵出浪,指蚌壳内的珍珠在水中闪烁如同从夜晚的波浪中出现。
- 文鲀吹雾昼迷舟:文鲀,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吹雾,形容文鲀在水中吐气形成的雾气。昼迷舟,指在白天文鲀吐气形成的雾气让人感到迷失方向。
- 傍通异域应无数,咫尺神山若可游:傍通,指靠近洛迦山。异域,指远方的国家或地区。应无数,表示洛迦山周围可能有无数的异域国家和文化。咫尺神山,指洛迦山顶上的神山距离人们很近。若可游,表示人们可以像在洛迦山顶上一样自由地游览这些异域国家和文化。
- 坐想飞仙乘蹻去,行逢老衲借杯浮:坐想,指坐在洛迦山顶上思考。飞仙乘蹻去,形容人们想象自己能够乘坐神仙之车飞往仙境。行逢老衲借杯浮,指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僧人并和他一起共饮一杯茶水。
- 如来若许亲摩顶,愿得诛茅最上头:如来,指佛祖释迦牟尼。亲摩顶,指亲自接触佛祖的头发。若许,表示佛祖允许我这样做。诛茅最上头,指在洛迦山顶上建造一座庙宇,以报答佛祖的恩德。
【译文】
洛伽山位于遥远的天边,那里的岩石仿佛连在一起,无法分开;天地之间,似乎只有轻飘飘的云雾而已。我在夜晚乘着潮水来到洛伽山顶,只见星辰倒映在湖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当我乘风破浪时,突然被日月的运行所惊吓。洛伽山顶上,百谷中的龙蛇都回到了大壑中,而空王的香火却被孤独地守护在这座小岛上。我邀请僧人一起来吃素食,僧人用手中的筷子品尝着美食,同时欣赏着洛珈山顶上的美景;我拄着拐杖观看着云朵和海市蜃楼交织在一起的景象。夜晚,一只老蚌正在嬉戏,它吐出的珍珠在水中闪烁着光芒;而在白天,一条文鲀正在吐着热气,使得水面上弥漫着一片迷雾。当我们靠近洛伽山时,可以看到许多异域国家的文化,虽然它们离我们很近,但就像神山一样遥不可及。坐在洛珈山顶上,我想象自己能够乘坐神仙之车飞向仙境;而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僧人后,我和他一起共饮一杯茶水。如果佛祖允许我这样做的话,我愿意为修建一座庙宇而努力工作,以便报答佛祖对我的恩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珈山的所见所思。首句“驱石连鳌事有不”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执着与决心。第二句“苍茫天地总轻沤”则通过描述天地的浩瀚与轻盈,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第三句“乘潮夜觉星河覆”,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着潮水观赏星空的壮丽景象。第四句“破浪时惊日月流”,则进一步强调了海浪的壮观和诗人内心的震撼。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在洛珈山上的独特体验和心境。如“百谷龙蛇归大壑”、“空王香火属孤洲”等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表达了他对于宗教的虔诚态度。最后四句,诗人以“老蚌戏珠宵出浪”、“文鲀吹雾昼迷舟”等诗句,描绘了洛珈山顶上的美丽景色,以及他在旅途中与僧人相遇、共饮茶水的经历。这些诗句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见识,也表达了他对友情和生活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