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岩下白云宫,绝巘寒生万壑风。
不向秦封窥片石,还从禹贡辨孤桐。
河流缭绕青天外,海气微茫泰岱东。
自是初平鞭不到,欲将灵迹问鸿蒙。
【注释】
峄山 其二:峄山,在今山东曲阜附近。绝巘(yǎn)寒生万壑风:形容群峰高耸,气势磅礴。绝巘,极高的山峰。寒生,冷气逼人。万壑,指无数山沟。
不向秦封窥片石:指不从秦始皇的封土堆中去寻找石头。
还从禹贡辨孤桐:指不从《诗经》中去寻找桐树,而是寻找真正的桐树。
缭绕:盘曲环绕。青天外:即青霄,天的最高处。
海气微茫泰岱东:泰山在海边,这里说泰山的海气很浓。
自是:就是“自然”的意思。初平鞭不到:传说秦始皇曾驾着一只鸾凤车,叫童男童女拉着它走遍天下,最后到达东海的蓬莱山;又传说秦始皇曾乘船游过东海,到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去求仙。这里说秦始皇的车子和船只都到不了的地方,而自己却能到。鞭不到,即“鞭不及”。
鸿蒙:宇宙未分时混混沌沌的样子。
赏析:
诗题“五华岩下白云宫”,写诗人登山时的景色感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首句“五华岩下白云宫”,以五华岩下白云宫为背景,写出登临所见之景。五华岩,在今山东曲阜西南,相传汉光武帝曾至此。岩下有白云宫,相传汉武帝曾于此求道学仙。此句写诗人登上白云宫时,只见白云缭绕,如仙境一般。“绝巘寒生万壑风”,描写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所见的群山之景。群山高峻,云雾升腾,寒气袭人,万壑之风声声入耳。“绝巘”是极高之山。《汉书·地理志》:“太山之阳则鲁分,其阴则齐分。”颜师古注:“言其极峭之岭也。”绝巘之山,高峻挺拔,给人以高不可攀的感觉。
第二句“不向秦封窥片石,还从禹贡辨孤桐”,写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寻。秦封,秦朝的封疆。禹贡,《诗经·大雅》中的篇目,载有九州山川草木物产及土地名称。此句写诗人不从秦始皇的封土堆中寻找石头,也不从《诗经》中寻找桐树,而是想从历史的深处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句“河流缭绕青天外”,写诗人看到的黄河之景。青天之外,黄河水滔滔不绝地流淌,仿佛要流进那遥远的天界一样。黄河,是中国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第四句“海气微茫泰岱东”,写诗人看到泰山之景。泰岱,即泰山,中国五岳之首。海气微茫,泰山在海边,海水蒸腾上升,弥漫于天空之中,与泰山相辉映。
第五句“自是初平鞭不到,欲将灵迹问鸿蒙”,写诗人的感慨与追求。初平,指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相传黄帝曾经骑着龙辇巡游天下,并曾在泰山举行过祭天地的大典。鞭不到,指帝王之车马不能到达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那就是能够自由自在地行走于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不被任何束缚所限制。灵迹,是指神话传说中的神奇现象。诗人想要向天地万物询问这神奇的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升华。
这首诗以登临五华岩下的白云宫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群山之景和黄河之景。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探寻,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探索未知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