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从三省至,地自九原开。
不作祁连象,宁知汉代才。
佳城跑踯躅,法驾拥徘徊。
文剑今埋照,于焉烛夜台。

【注解】

刘太保:指刘晏,唐代著名政治家、理财家。文安公:指张九龄。张九龄是开元盛世的名臣,曾任中书令,故称“文安公”。其墓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城西。使从三省:指唐玄宗派御史大夫韦坚为张九龄治丧使。三省:唐朝中央官署有吏、户、刑三部,合称“三省”。地自九原开:意谓墓地已由皇帝亲自选定在张九龄故里。九原:汉文帝葬其父于九原(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因以为代称。祁连象:汉代霍去病曾封狼居胥山和姑且山为“祁连”,后以“祁连”比喻英雄人物。宁知汉代才:意为张九龄虽非“祁连”之比,但也是一代名臣,生前就已声名显赫。佳城:指长安,古称长安城。跑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法驾:指天子的车驾,古代帝王出行所乘。拥徘徊:形容车驾久久徘徊不忍离去。文剑:指张九龄的佩剑。今:现在。照:光照耀。烛夜台:指张九龄墓上的石碑上刻着“唐故相国清河张公神道碑”。

【赏析】

此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为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写的挽词。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与魏元忠、李林甫、韩休、张说、张九龄、姚崇、宋璟等人一起称为贤相。他的一生可谓“位极人臣”,但却英年早逝。这首诗就是对张九龄这位“良相”的颂悼之作。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张九龄去世的消息传开之后,朝廷派使到他故居为他治丧的情景,并描写了治丧使到达时的情景;中间四句赞扬张九龄的政绩及为人,并指出他并非庸碌平庸的人,而是一代名臣;最后两句写张九龄死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张九龄的崇敬之情。

首联“使从三省至,地自九原开。”写消息传到长安,朝廷立即派出治丧使。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地自九原开”用西汉霍去病故事,说他死后汉武帝亲临霍家坟墓祭奠,并亲赐谥号“武”;“使从三省至”是用东汉邓太后诏“遣大鸿胪持节即拜拜大将军梁统为太尉”(见《后汉书·邓骘列传》)事。这两句话既表明了朝廷对于张九龄去世的重视,也说明朝廷对他的信任。

颔联“不作祁连象,宁知汉代才。”这是对张九龄的评价。意思是说张九龄虽然不能像汉代的名将霍去病那样功勋卓著,但他却是一代名臣,生前就已是声名显赫。

颈联“佳城跑踯躅,法驾拥徘徊。”意思是说张九龄死后,皇帝的车驾久久徘徊在他的墓地周围,不忍心离去。这里的“佳城”指的是张九龄故里所在的九原(今陕西富平县西北)。

尾联“文剑今埋照,于焉烛夜台。”意思是说张九龄死后,人们把他留下的佩剑埋在地下,作为照明之物,照亮了张九龄的墓地;同时,人们还把张九龄生前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示纪念。

此诗是一首挽歌,全诗紧扣“挽”字,运用典重典雅的语言,对张九龄进行了高度评价。语言典雅庄重,感情真挚动人,是咏史诗的代表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