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小竖子,谋猷惮诸国。
驻军太行西,裂地大河北。
牧马玆山阳,筑城凿沟淢。
抱河背太山,峻绝失人色。
并吞势已雄,独抗事相逼。
廉颇真将军,收精抵坚壁。
秦人心已寒,孰谓赵非敌。
间言詟孝成,斗印书生得。
胶柱鼓其弦,相如真有识。
矢石既交接,甲械寻弃掷。
可怜无罪民,遘此长平厄。
暴秦不足言,衰赵亦可惜。
祇怜一颇身,系此兴衰迹。
天王简贤俊,嬴氏奚蚕食。

这首诗是《长平之战》的一部分,作者是唐代诗人高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段:马邑城

  • “白起小竖子”:形容白起年少时才华横溢。
  • “谋猷惮诸国”:白起在谋划军事策略时,对其他国家都感到畏惧。

第二段:驻军太行西,裂地大河北

  • “驻军太行西”:指白起率领秦军驻扎在太行山以西的地方。
  • “裂地大河北”:指白起在黄河以北扩张领土。

第三段:牧马玆山阳,筑城凿沟淢

  • “牧马玆山阳”:指白起在山阳县一带饲养战马。
  • “筑城凿沟淢”:指白起在这里修筑城池、挖掘壕沟。

第四段:抱河背太山,峻绝失人色

  • “抱河背太山”:指白起的军队背靠黄河,面向太山,地势险要。
  • “峻绝失人色”:指白起的军队在战场上显得非常威武,让敌人感到害怕。

第五段:并吞势已雄,独抗事相逼

  • “并吞势已雄”:指秦国已经具备了吞并诸侯的实力。
  • “独抗事相逼”:指白起独自抵抗秦国的进攻,使得战事更加激烈。

第六段:廉颇真将军,收精抵坚壁

  • “廉颇真将军”:指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 “收精抵坚壁”:指赵军收集精锐力量,抵抗秦军的坚固阵地。

第七段:秦人心已寒,孰谓赵非敌

  • “秦人心已寒”:指秦国人民对白起的军事才能产生了怀疑。
  • “孰谓赵非敌”:指赵国人民认为赵国并不是秦国的对手。

第八段:间言詟孝成,斗印书生得

  • “间言詟孝成”:指白起用巧妙的语言欺骗了孝成帝。
  • “斗印书生得”:指白起用书生的身份获得了胜利。

第九段:胶柱鼓其弦,相如真有识

  • “胶柱鼓其弦”:比喻白起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打击敌人。
  • “相如真有识”:指白起的才能确实值得称赞。

第十段:矢石既交接,甲械寻弃掷

  • “矢石既交接”:指双方的战斗开始了。
  • “甲械寻弃掷”:指赵军在战斗中丢弃了武器和铠甲。

第十一段:可怜无罪民,遘此长平厄

  • “可怜无罪民”:指赵军的士兵都是无辜的百姓。
  • “遘此长平厄”:指这些百姓不幸遭遇了这场灾难。

第十二段:暴秦不足言,衰赵亦可惜

  • “暴秦不足言”:指秦国虽然强大,但不值得称道。
  • “衰赵亦可惜”“: 指赵国的衰落也让人惋惜。

第十三段:祇怜一颇身,系此兴衰迹

  • “祇怜一颇身”:指赵国只有一个白起这样的将领。
  • “系此兴衰迹”:指赵国的命运与这位将领密切相关。

这首诗通过对长平之战的描写,展现了白起的军事才能和赵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同时,它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