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宇夕阴阴,寒灯焰不长。
气楼递微明,飘忽如清霜。
人云网恢恢,我胡寓兹房。
墉鼠语床下,蝙蝠穿空梁。
惊风振南牖,徂夜倏已央。
于邑不成寐,展转情内伤。

【注释】

述愤一十七首:明弘治乙丑年,作者在坐劾寿宁侯下诏狱。“是时”句,当时正因弹劾寿宁侯而坐罪。

坐劾寿宁侯:坐罪。

逮(dài)诏狱:指被逮捕下狱,受审讯。

其十一:此篇诗的序号。

湫(jiū)宇:阴冷的房屋。

夕阴阴:夜幕昏暗。

寒灯焰:点着的灯光很微弱。

气楼:通风的楼阁。

递微明:逐渐地明亮起来。

飘忽:轻盈浮动的样子。

清霜:比喻明亮的灯光。

人云:人们常说。

恢恢:宽大的样子。

胡:何处、哪里。

寓兹房:寄居在此间。

墉(yōng):墙壁。

鼠:鼠洞。

床下:屋梁上。

穿空梁:飞檐上的蝙蝠。

惊风振南牖(yǒu):狂风把窗户吹开了。

徂(cú)夜:即长夜,漫长的夜晚。

已央:已经过去。

于邑:在城中。

不成寐:没有睡好,不能入睡。

展转:翻来覆去。情内伤:心中忧伤。

【翻译】

阴郁的房屋里,晚上暗淡无光,只有一盏微弱的灯火,它的光芒渐渐明亮,犹如清晨的霜雪。人们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我在这里又有什么可以寄居的呢?墙洞中传来老鼠的叫声,屋顶上蝙蝠的翅膀在飞檐上穿梭。狂风吹开了南窗,漫长的夜晚已经过去了一半。在城中无法安眠,我辗转反侧心如刀割般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写囚狱生活苦闷心情的诗。《明史·列传》记载:“弘治甲子,坐劾寿宁侯下诏狱。”这首诗就是作者因弹劾寿宁侯而被囚禁在狱中的心境写照。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面对昏黄摇曳的灯火,感到孤寂难耐和前途渺茫。后半部分着重写诗人在漫长的夜晚中辗转不安,彻夜不眠,以致内心痛苦不堪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