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何年地,千岩一涧回。
我来寻石镜,隔竹望香台。
树绕啼猿入,人从鸟道来。
坐飧霞气晚,只拟是天台。
龙象何年地,千岩一涧回。
我来寻石镜,隔竹望香台。
树绕啼猿入,人从鸟道来。
坐飧霞气晚,只拟是天台。
注释与赏析
龙象何年地:此处“龙象”指的是传说中的龙和象,象征着力量与威严。诗人在此处提问,似乎在追溯这个地方的由来,表达出对历史的好奇。
千岩一涧回:形容山岩众多却只有一溪水流淌,形成曲折迂回的景象。此句描绘了中湖寺周围群山环抱、山水相依的美景。
我来寻石镜:这里的“石镜”可能是指天然形成的石头或者岩石上的镜子,象征着清澈和纯净。诗人来这里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宁静与净化。
隔竹望香台:香台可能是一个用于焚烧香火或祭祀的台子,诗人站在竹林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的香台,感受到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气氛。
树绕啼猿入:描述了树林环绕、山峦重叠的自然景观,同时“啼猿”增添了山林的野性和神秘感,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人从鸟道来:这里的“鸟道”可能指的是崎岖险峻的山路,诗人用“人从鸟道来”形象地表达了山路的陡峭和行者的艰辛。
坐飧霞气晚:意味着诗人坐在山巅上,可以享受到日落时分的霞光美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时间的静好。
只拟是天台:以“天台”为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湖寺周围的山水景色,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感受和想象,展现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秀丽的环境中,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