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酒淋漓泻玉觞,江亭腊破早梅芳。
天连烟草离情迥,雁度寒云去路长。
秋月曾看明两浙,春风又见转南阳。
元和聚散寻常事,独有同年谊不忘。
【注释】
别邵二泉方伯:在杭州与邵二泉告别。邵二泉,即邵雍(1012-1076)字尧夫。北宋诗人、哲学家,河南人。曾任鄞县知县。其诗多言理、言情。方伯,官名。
天连烟草离情迥:天连着的烟笼罩着的草,使离别的情怀更显得遥远而深远。
雁度寒云去路长:大雁飞过时留下的寒冷的云彩,使人觉得去路还很漫长。
秋月曾看明两浙:秋天的月亮曾经照亮过浙江一带。
春风又见转南阳:春天的春风又吹拂过南阳。
元和聚散寻常事:在元和年间的聚散是平常的事情。
独有同年谊不忘:只有对同科进士的情谊永存。
【赏析】
此为酬答之作。邵二泉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时作者在长安任校书郎。宋哲宗即位后,调回京师任职,二人在京师相聚甚欢。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邵二泉任鄞县知县。三年(1070),因母丧丁忧归里。作者送行至江亭,作此诗赠别。全诗四联,首联写别筵之盛,次联写别情之远,末联写别后之念,皆用比兴手法;中间两联则直抒胸臆。
开头两句“别酒淋漓泻玉觞,江亭腊破早梅芳”,描绘出一幅送别宴会上的情景:满座宾客,举杯痛饮,酒气熏人,仿佛玉壶中的美酒倾泻而出。江亭上的梅花刚刚开放,香气扑鼻。这两句以酒喻人,以花喻己。
第三联“天连烟草离情迥,雁度寒云去路长”,写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心情。天连着的烟雾,笼罩着的草木,让诗人的离愁别绪更加遥远和深沉。大雁飞过后留下的寒冷的痕迹,让人感到去路还很漫长。
第四联“秋月曾看明两浙,春风又见转南阳”,回忆往事,怀念友人。秋天的月亮照耀过浙江一带,春天的春风也吹拂过南阳。这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抒发了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
尾联“元和聚散寻常事,独有同年谊不忘”,表明自己对这次离别的看法。在元和年间的聚散是平常的事情,只有对同科进士的情谊永存。这里的“元和”是指唐宪宗李纯的年号,他执政期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但文人雅士们仍热衷于诗词歌赋的吟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元和体”。因此,这一生逢乱世,能保持清高品格的才子,就格外珍视这种情谊。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宴饮场面,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它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有对未来道路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深远,充分展现了邵雍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独特风采和深厚情感。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见唐代社会风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