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郁嵯峨,苔色亦已古。
无人看日圭,昼夜自子午。
【注释】
①日圭:日光。②嵯峨:高耸的样子。③子午:古代把正午称为子,子时是夜里23点至1点(旧称鸡鸣之时)。
译文:
高高的台子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苔藓,阳光照耀下的苔藓也显得古老而沧桑。
没有人欣赏日晷上的刻度,它始终在昼夜之间转动,从子到午不断运行。
赏析:
日晷又称日规、日石、日晷钟,是一种古代用于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其结构是由晷尺和晷面组成。晷尺是一块刻有度数的圆形石板,晷面是一个平面的圆盘或圆板。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面上时,晷面的阴影就会投射到晷尺上。古人根据阴影的位置来确定时间,这就是日晷计时的方法。日晷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人们开始使用天然石块作为计时工具,后来逐渐发展为具有精确度的工具。在中国,日晷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以后,日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计时工具。日晷不仅能够准确测量时间,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军事战争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