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暮秋意,似与骚人期。
西风凄布袍,河汉影垂垂。
高城奏清角,感怆有馀悲。
故垒欲辞燕,残蝉犹附枝。
烹羊及炰羔,农家欣及时。
不念抱穷士,文章光陆离。
忽触秋涛声,壮怀良在兹。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古诗阅读和鉴赏能力。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信息,如诗眼、修辞手法等来分析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不念抱穷士,文章光陆离”一句,意思是说:我没有想到有才华的人会贫困潦倒,他们的文章也显得光彩夺目。这一句是诗人对那些怀才不遇者的同情与惋惜,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和不满,同时寄寓了诗人自己的身世感。“秋涛声,壮怀良在兹”一句,意思是说:听到秋天的涛声,豪情壮志更加激昂。这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
【答案】
译文:
萧瑟凄冷的暮秋时节,似乎与骚人期期相待。
西风吹动着布衣,河汉影长下垂垂。
高城奏响了清角,心中感慨悲凉不已。
故垒欲辞燕,残蝉犹附枝。
烹羊及炰羔,农家欣及时。
不念抱穷士,文章光陆离。
忽触秋涛声,壮怀良在兹。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季节。“萧萧”二字写出秋风萧瑟的气氛。“似与骚人期”说明作者与古人有同感,即有共同的抱负,所以有“期”字,表现出诗人对古代骚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操的景仰之情。颔联写边地的景色。“西风”,指西风劲吹;“凄布袍”,指西风吹得身上衣服都贴在身上,说明天气非常寒冷。“河汉影垂垂”是说银河映入眼中,好像一条条细长的丝带。这里描写的是边疆之夜的景象,表现了边塞的苍茫、荒凉之感。颈联写戍楼夜景和戍卒思乡之情。“高城”“清角”表明戍楼上空月色明亮,传来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古称“清角”),使戍边士兵不禁产生思乡之悲。尾联写农家丰收的喜悦。“烹羊及炰羔”两句写农家丰收,喜气洋洋,家家户户杀羊宰羔庆祝收获,而作者却无心欣赏这喜悦的场景。最后以议论作结,表明自己对农民丰收的关心。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