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前后交桂阴,桂气袭人寒不禁。
吴刚倚斧夜不寐,兔毫冷浸冰壶深。
青袍绿鬓谁氏子,独上云霄亲折取。
归时不遣素蛾知,两腋西风日千里。
东风吹尘红映道,恩光着袍绿如草。
男儿得意非寻常,出门仰天气浩浩。
雕琼作树瑶作华,乘春早宴仙人家。
蓦听虞韶杂鸣凤,停杯一啸凌紫霞。
【解析】
- “题程正郎蟾宫折桂琼林锡宴诗卷”的意思是:为程正郎的《蟾宫折桂》诗作诗卷,以赠。程正郎,字彦通,北宋诗人,曾任太常丞、集贤校理等职。“蟾宫”指月宫中,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宫;“折桂”指科举中第,因晋代吴隐之在月中折桂枝而闻名。《诗经》有“折桂令”,即用桂木制作成酒杯,用以盛酒,后泛指酒器。此处借指酒杯(或玉杯)、酒。
- 译文:
月亮高挂在天空,前后被桂树的影子笼罩着,桂树香气袭人,寒气更使人难以忍受。
吴刚倚着斧子,夜夜不能安睡,兔毫笔在冰壶上书写,寒气逼人。
身穿青色官袍,满头白发的先生是谁?他独自登上青云直上,亲手折断了桂花。
归来之时,不让人知道,只让素娥知晓,两腋生风,日行千里。
东风吹动尘世红尘,红衣映着道途,恩德照耀着衣裳,绿草如茵。
男儿得意非同一般,出门时仰天浩气冲天。
用雕玉和美玉做树枝和花朵,乘着春天早宴仙人家。
忽然听到虞韶的歌声,杂着凤凰鸣叫,停下来喝酒,一啸凌驾于紫霞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程正郎的《蟾宫折桂》诗作的一首赠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诗的前四句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皎洁的月光照在桂花树下,香气扑鼻而来。接着写主人公程正郎,他在月光下挥笔,书写着自己对月、对桂的感悟,写出了自己的豪情壮志。“独上云霄亲折取”一句,写出了他孤高自傲的性格,他不愿与世俗之人为伍,只愿独自去摘取桂冠。“归时不遣素娥知,两腋西风日千里。”这句诗写出了他的骄傲和自负,他不愿被人所知,只愿意在秋风中远游。最后两句则是写景,描绘出了一幅秋日里美丽的图画:大雁南飞,秋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阳光明媚。整首诗充满了豪放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