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意夕已集,晨初鸣雨繁。
乌情急绕树,蝶拍亦翩翻。
芳圃绿逾靓,藕花红不言。
忆在京都日,屡寻山水源。
妍景宛相似,朋侣亦俱存。
所殊多病及,犹掩去年门。
沾巾杂檐溜,闻笛销旅魂。
忽恐秋霜落,沉忧感鬓根。

【注释】

  1. 云意夕已集:傍晚的时候,云彩的形态已经聚集起来。
  2. 晨初鸣雨繁:清晨刚起床时,雨声已经响起。
  3. 乌情急绕树:乌鸦的心情急切,绕着树飞。
  4. 蝶拍亦翩翻:蝴蝶拍打翅膀,翻飞的样子也很好看。
  5. 芳圃绿逾靓:美丽的花圃中的绿色更加鲜艳。
  6. 藕花红不言:莲藕花虽然红艳,却不言不语。
  7. 忆在京都日:回忆起在京城的日子。
  8. 屡寻山水源:多次寻找山泉源头。
  9. 妍景宛相似:美好的景色好像还在眼前一样。
  10. 朋侣亦俱存:朋友们也都还在。
  11. 所殊多病及:不同的是我生病了。
  12. 犹掩去年门:仍然像去年一样关门。
  13. 沾巾杂檐溜:眼泪打湿了衣服,滴落在屋檐的水沟里。
  14. 闻笛销旅魂:听到笛子的声音,消解了我漂泊在外的愁绪。
  15. 忽恐秋霜落:突然担心秋天的霜降。
  16. 沉忧感鬓根:忧愁使鬓发都变白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京都的抒情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深沉。

首联“云意夕已集,晨初鸣雨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早晨景象。云彩在夕阳中已经聚集起来,清晨时雨声已经开始响起。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早晨的宁静与生机,为后面的诗句铺垫了背景。

颔联“乌情急绕树,蝶拍亦翩翻”,则转向了对鸟兽动作的描写。诗人通过鸟儿和蝴蝶的动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颈联“芳圃绿逾靓,藕花红不言”,则是对花木的描写。诗人用“芳圃”和“藕花”这两个元素,分别代表了春天和夏天的美好。绿色的芳圃更加鲜艳夺目,而红色的荷花则默默无闻,但同样美丽动人。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自然界中不同事物的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尾联“忆在京都日,屡寻山水源”和“妍景宛相似,朋侣亦俱存”,则是对回忆和现状的描述。诗人回忆起在京城的日子,那时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和期待。而现在,他只能在梦中寻找那些美好的时光,感叹朋友的离去。这两句诗以怀旧和失落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悟。它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感慨。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