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上谷兵马雄,复有老将卧军中。
城头吹角战士起,报国那能计生死。
登坛慷慨抽宝刀,忽然百尺龙腾霄。
三军股栗舌半吐,御史中丞亦愁沮。
嗟哉何为股栗与愁沮,已将身向君王许。

【注释】

①出鞘龙:比喻将军。

②渔阳上谷:指唐将李光弼镇守的渔阳和上谷。

③卧军:指在军中养伤的李光弼。

④城头吹角:指听到号角声而起身作战。

⑤报国:为国家效力。

⑥登坛:指上战场,登高台。

⑦抽宝刀:抽出利剑,比喻奋勇杀敌。

⑧忽然:突然。

⑨三军股栗:形容将士们十分恐惧。

⑩中丞:御史中丞,是朝廷监察官。

⑪何为:为何。

⑫已将身向君王许:已经答应为国家效力了。

【译文】

李光弼是唐朝名将,他在渔阳、上谷两地率领兵马,勇猛无比。他卧病于军营之中,但仍然心系国家。当听到号角声响起时,将士们纷纷起身作战;而李光弼更是慷慨激昂,抽剑杀敌,如龙腾空而起。士兵们都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御史中丞也感到忧虑和沮丧。为什么他们要如此紧张呢?因为他们已经被李光弼所打动,答应为国家效力了。

【赏析】

《出鞘龙》一诗通过描绘李光弼的英勇形象来表现诗人对李光弼的敬佩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的首句“出鞘龙”是比喻将军的意思,用“出鞘”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李光弼的威武形象,同时暗示了李光弼是一位勇猛无敌的将军。次句“渔阳上谷兵马雄”,进一步描绘出李光弼所在之地的兵力雄厚,以及他的威震四方。第三句“复有老将卧军中”,则是写李光弼虽然年老体弱,但在战场上依然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第四句“城头吹角战士起,报国那能计生死。”则是描绘战士们听到号角声后纷纷起身作战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战士们对国家安危的关心与担忧。最后一句“登坛慷慨抽宝刀,忽然百尺龙腾霄。”则是以李光弼抽剑杀敌的情景来比喻他的英勇无畏,同时也展现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场面。整首诗既表达了对李光弼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又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