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村烟火接荒墟,芳草连天入望馀。
几处桑麻还旧业,去年风雨忆空庐。
疲童望路心兼远,野老迎人礼大疏。
独向丰年询往事,未堪回首意踌躇。
【注释】
己亥:宋徽宗大观四年。中元节,是道教和民间祭祀亡灵的节日。杨学士:诗人杨时。先生:尊称对方。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即应景而作。十首:共十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其二:次二。数村:几座村庄。烟火:指人烟。荒墟:无人居住的废墟。芳草:长满青草的地。连天:与天空相接。入望余:在远方眺望。几处:一些。桑麻:指农事活动。还旧业:恢复旧业。去年风雨忆空庐:回忆去年的风雨天气。空庐:空寂无人的屋子。疲童:疲惫的小孩。望路心兼远:望着道路的心情更加遥远。野老:乡村老者。迎人礼大疏:迎接宾客的态度很冷淡。丰年:丰收之年。询往事:询问过去的事情。未堪回首意踌躇:不能承受回顾往事的心情而感到踌躇、徘徊。
【赏析】
此为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诗人任台州教授时所作。诗人于中元节到道观里去,看到许多村落都有人在祭祀,有的村落已经没有人住,一片荒凉景象,于是感慨万千。他写了这组七言律诗来表达他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诗人首先描写了村落的景象:几座村庄都有人在祭祀,而有些村庄却人迹罕至,一片荒凉。接着,诗人又描绘了自己的心情:看见这些景象,诗人不禁想起去年的风雨天气,那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时期。因为那是一个没有收成的年份,所以农民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去外地谋生。而诗人自己呢?也因为政治原因而被贬到了台州,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感到一阵凄凉和惆怅。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具体体现。诗人说,他不敢去回忆过去的往事,因为他害怕会因此而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无法自拔。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村萧条景象以及诗人自己心情的诗篇,通过对农村萧条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诗人自身情绪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